新華社香港10月1日電 題: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新華社記者 梁文佳
全面恢復通關之後,內地旅客熱衷香港掃貨、打卡之餘,港人北上休閒、消費也漸成趨勢。
適逢中秋及國慶假期,深港各大口岸人潮熙攘。準備北上的香港市民和南下的內地旅客在這裡“擦肩而過”,“雙向奔赴”共度“雙節”。
9月29日,約12萬人次內地旅客南下,同日香港市民經各關口北上約25萬人次。兩地商家紛紛“上新”節日各類主題活動、優惠活動,助推又一波跨境消費熱潮。
有來有往,頻密互動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統計,香港&&境數字自全面恢復通關後不斷攀升,今年2月至8月間已有超過1.2億人次經各個口岸進出香港。今年暑期更是突破全面恢復通關後的新高,錄得總&&境人次近4400萬,每日平均約70萬人次。
在香港從事金融工作的深圳青年陳超經常往返深港兩地,作為資深的“兩地通”,他會給深圳朋友充當香港旅游嚮導,也時常為香港同事推薦深圳最新的網紅美食。
很多內地旅客乘坐廣深港高鐵直達西九龍高鐵站,或者從深圳過關後搭乘港鐵東鐵線、過境巴士,一路暢通無阻直達港九繁華市區,舒適、快捷令旅客讚不絕口。
陳超特意提及,前不久和深圳來的朋友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欣賞凝聚中華文明精髓的藏品。
北上同樣有看頭。“有山有海,有現代化的綜合體,也有歷史積澱的文化街區。”陳超&&,深圳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尤其是城市建設。
“我帶着香港朋友在深圳灣公園休閒觀光,在紅樹林沿岸感受都市與生態的交融,逛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驚喜,沒有想到這幾年的變化會有這麼大。”陳超感嘆。
港人北上“打卡”商圈
中銀香港數據顯示,今年首5個月,持中銀信用卡的香港客戶於內地的零售交易金額按年上升逾八成,消費主要集中於深圳及廣州的百貨、餐飲類別。
香港社交媒體上各類深圳吃喝玩樂分享群組也應運而生,加入者眾多,裏面分享的攻略細緻到如何下單、如何領券、如何規劃一天從吃飯到休閒的全套行程。
“我們提供的款式多樣,接待的香港客人越來越多,繁忙時段經常需要排隊。”福田區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一家美甲店店員吳穎説。
支付方式的融合,也為港人在深圳進行高頻次消費提供了極大便利。 “以前來內地的第一站可能是到銀行取現金,但最近我開通使用支付寶、微信這些非常方便的移動支付方式。”正在一家餐館外排隊等位的張太説。
連接福田高鐵站的連城新天地商場內,瀘溪河中式糕點店迎來一波生意小高峰,前來“打卡”的香港顧客排起了長隊。家住香港旺角的余家樂夫婦瀏覽着櫥窗內各種中式糕點,很快就鎖定了自己中意的商品,嫻熟地打開微信付款。
“我們一個月會來幾次深圳,從家出發45分鐘左右就能到關口。”余家樂夫婦&&,在深圳最多的消費就是品嘗各種美食,他們接連報出幾家經常光顧的深圳餐館名稱。
瀘溪河中式糕點店區域經理劉國偉介紹,香港顧客一出口岸就會到商場消費,為增強香港顧客的消費黏性,各大門店已經相繼推出宣傳,現在不少服務員都能使用廣東話為香港顧客服務。
內地旅客南下,旅游消費深度體驗
港片中的城市地標、流行歌裏的標誌場景,或是為了情懷、或是為了新奇……正是這些差異性,使得內地旅客來香港的選擇變得多樣化。
河南李先生第一次來到香港,他&&這兩天逛街已經相中了多款包袋,“香港零售業品牌的豐富度高,而且上新速度快”。購物之餘,喜愛香港電影的李先生特地來到星光大道和電影明星的掌印合影。
不少內地旅客來港還開闢了一些新穎的“打卡”方式,不設具體目的地漫步,開拓城市地圖,在市井生活裏探尋香港文化和特質,進行深度旅游消費。
白色車身、藍色車頂、紅色車頭,穿梭於香港各區街頭,逾半世紀歷史的富豪雪糕車,不僅是香港人的童年回憶,最近也成為了內地旅客來港的“打卡”熱點之一。
來自北京的謝女士帶着孩子在富豪雪糕車前拍照紀念,“在朋友圈看到去香港玩的朋友基本都會發富豪雪糕車的打卡照片,剛巧今天在海港城附近逛街時碰到”。
作為東西文化薈萃之地,香港的文化生活多姿,文化場景多元。從中國戲曲、百老匯音樂劇,到備受讚譽的國際舞蹈團、管弦樂團和藝術展覽,絡繹不絕。 “從今年年初開始,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大型展會幾乎沒有中斷過,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的多場演唱會,場內外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那種盛況仍歷歷在目。”深圳青年何源説。
今年中秋及國慶期間,香港推出一系列節慶盛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坑火龍騰空起舞,歡慶中秋;國慶煙花匯演將閃耀香港,璀璨煙花照亮維多利亞港上空……
來自上海的攝影愛好者徐先生早早來到觀賞舞火龍的絕佳位置,他打算用相機記錄節日的愉悅瞬間。“第一次親身感受舞火龍這個香港傳統的中秋節慶活動,整個街道上的人群都融入到節日氛圍之中。”他説。
夜幕中,千架無人機於中環海濱空間緩緩升空,內地游客沈先生一家被眼前絢爛壯觀的一幕吸引,“無人機表演既有傳統節日意蘊,又別具一格,為中秋、國慶增添了節日的繽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