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26日電 題:香港百年老字號廖孖記的“不變之道”
新華社記者洪雪華、龍鏡伊
香港百年老字號廖孖記第四代繼承人廖晃業一邊擦拭着心愛的長笛,一邊招呼前來購買腐乳的顧客。廖孖記創建於1905年,曾因招牌産品腐乳而小有名氣。
百年光陰,老店依舊坐落於九龍閩街。廖家人曾擁有一整棟六層樓,如今只留下第一層店舖和第五層公寓,其餘樓層都售賣出去了。
“我從小在這裡長大,這裡是我的根,我希望它有下一個一百年。”廖晃業想努力“守業”——守住祖輩留下的腐乳傳統製作手藝,守住老店。
經營廖孖記的廖家人在店內合影(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龍鏡伊 攝
百年老字號店舖變“新景點”
最近幾個月,到訪廖孖記的人變多了,“沉默”的百年老店一躍化身“新景點”。
攝影師們拍下收銀&上慵懶的橘貓、貼着彩色包裝紙的腐乳罐、招牌上的金色大字,還有廖家人的笑容。也有不少年輕人趕來打卡,在店舖門口合影留念。
“最多時一天有十幾個媒體來採訪。”廖晃業以廖孖記第四代繼承人的身份,出現在香港本地媒體的新聞版面中,講述着老店故事。
街坊在購買廖孖記腐乳(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龍鏡伊 攝
老店吸引公眾關注,源於“官方推薦”。今年9月,為了讓市民感受香港本地文化,推動地區經濟發展,香港旅游發展局推出“香港·大城小區——西九龍”本地深度游項目,涵蓋超過50個特色景點和老字號店舖,廖孖記便在其中。
走進店內,腐乳的味道撲面而來。店舖約四十幾平方米,呈狹長布局,前&貨架上擺放着腐乳和其他醬料。穿過一道門,後面是製作和包裝産品的作坊,廖家雇用了兩位工人,負責將腐乳塊和醬料裝進透明玻璃罐。
廖孖記的工人在給腐乳裝瓶(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蔣佳璇 攝
廖孖記堅持用傳統工藝製作腐乳。腐乳必須經過兩次發酵,第一次發酵歷時約三個月,將初步發酵好的腐乳塊裝進玻璃罐中,倒入特製腐乳汁,準備第二次發酵,快則等待兩三個月,慢則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時間。
用獨家配方製作的腐乳味道醇厚,深得顧客們喜愛,這是廖孖記延續至今的關鍵原因。“每個過程都要做好,這樣才會好吃。”廖晃業説。
作為中國人常用的傳統調味品,腐乳至今已有超過千年歷史。廖晃業介紹,以前經濟條件差的人買不起肉,便用腐乳代替,配上一碗白米飯,也吃得津津有味。
廖晃業展示廖孖記腐乳(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龍鏡伊 攝
春夏時節,廖家人忙着製作腐乳,秋冬季節則生産較多醬料。店裏每天大概賣出二三十罐腐乳和其他醬料,每個月賣出幾百罐,這是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香港這兩年有不少店舖經營遇到困難,而廖孖記勉強維持住了收支平衡。
“希望它有下一個一百年!”
如何傳承上一代人留下的腐乳製作手藝,重拾百年老店的往昔光彩?
這是廖晃業經常思考的問題。聽父親廖振建説,爺爺廖雄善於經營,腐乳成為廖孖記的招牌産品,曾經遠銷至東南亞。
他整理爺爺留下的物件時,兩張泛黃的老報紙印證了父親的説法。其中一張寫着:廖孖記出品腐乳,馳譽中外,到處吃香,製造技術優良,用料上乘所致。
另一張寫着:廖孖記有過一段輝煌的日子,買腐乳的人都要買廖孖記,賣腐乳的人也自稱所賣的是廖孖記。寥寥數語,展示老店過往的“輝煌”。
廖晃業在接受新華社記者記者採訪(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蔣佳璇 攝
“父母將來會變老,我無論如何也要把廖孖記經營下去。”廖晃業説。
他不僅是百年老字號的繼承人,也是一名長笛演奏者。廖晃業曾在香港演藝學院、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學習長笛演奏,目前在香港兼職演奏長笛,今年以來參加了十幾場演奏會。
他的目標是成為首席長笛演奏家。當年在英國留學時,他發現留在當地樂團的機會渺茫,同學們相繼離開,還有人在唐人街當起了餐廳廚師。
再三思索,他回到從小生活的老店。為了維持生計,他開班教學,教授孩子們吹奏長笛。後來,曾經合作過的香港樂團找來,他便開始輾轉於不同的演奏會。
在廖晃業看來,長笛和老店不是二選一。“沒有廖孖記,就沒有吹長笛的我,但經營這家老店而不吹長笛,我也不甘心。”
廖晃業在店內吹奏長笛(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龍鏡伊 攝
廖孖記的“不變之道”
116年過去了,歷經四代人,廖孖記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變:店舖地址、腐乳配方、産品包裝、招牌字體,還有“代代相傳”的守則。
為什麼沒變?廖晃業分享了一件事:曾有一位90多歲的老人從國外回來,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了廖孖記。老人説,幸虧老店還在,她一直惦記着腐乳的味道。
某種程度上,廖家人希望廖孖記保持“老”的狀態。曾有人提出幫廖孖記設計新包裝,廖家人二話不説拒絕了。“如果包裝變了,很多人就不認得了。”
廖晃業回憶:“店門口原本有菜市場、潮州粿品鋪,後面還有電影院,但現在都沒有了。閩街上的那些老雜貨店也相繼關門,整條街就剩我們一家了。”
街坊在購買廖孖記腐乳(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蔣佳璇 攝
但店裏也在積極創新——母親製作出腐乳醬、魚蛋醬、辣椒醬、豆豉醬等新醬料,並研製了用腐乳醬搭配意大利面的新菜品,全家人都愛吃。
此外,廖孖記也開設了官方網站,由廖晃業將舊資料上傳:爺爺穿着西裝坐在店舖內等待客人,滿臉笑容;父親抱着吉他彈奏樂曲;他在音樂會上演奏長笛……
沒有演奏會的時間裏,廖晃業會待在老店裏,店裏散發着熟悉的腐乳香。有時,他坐在作坊的工作&前,熟練地將淡黃色腐乳塊裝進玻璃罐中,等待下一輪發酵。老店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