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 18 10:51:27
來源:新華網

猛龍長跑隊:下一站奧運

字體:

  新華社香港8月18日電 題:猛龍長跑隊:下一站奧運

  新華社記者 張雅詩 許淑敏

  黃昏細雨,香港斧山道運動場上聚集了數十名身著鮮艷運動服的跑手。他們分為兩人一組,每對跑手以一條“領跑繩”互相牽引著,步伐一致地在跑道上緩緩前進,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是一支名叫“猛龍”的長跑隊,主要由視障和聽障人士組成,取其“盲”和“聾”的諧音命名。他們以健全和殘疾人士搭檔的形式練習長跑,旨在幫助殘疾人士鍛煉體魄和強化心靈。

  成立十年,猛龍長跑隊在海內外參加過多項賽事,身經百戰的隊員們對于即將開幕的東京殘奧會也熱切期待。

  失去視力,沒失去視野

  每周四是猛龍長跑隊的練習日,只要天氣不太惡劣,練習會如常進行。壓腿、拉伸、原地跳……43歲的視聽障人士蔡浩良與隊友在教練指導下,熟練地完成整套熱身動作。

  蔡浩良自小有聽力問題並患有家族遺傳眼疾,自18歲起視力逐漸衰退。5年前,他的病情急劇轉壞,雙眼只剩下約一成視力,無法繼續原來的化粧品品質控制工作,轉職為咖啡師。

  人生出現重大變故,令文靜的蔡浩良變得更加沉默。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加入“猛龍”,開始練長跑。“我在這裏認識了很多人,他們不同的人生故事啟發了我,激勵我尋找自己的目標。”蔡浩良面露燦爛笑容,講述在長跑隊的經歷,笑稱自己不僅比以前開朗健談,體能也大大提升了。

  “猛龍”隊員對每周一次的訓練都十分期待和珍惜,他們趁著休息的空檔互相噓寒問暖,不時爆出歡笑聲。“‘猛龍’精神是什麼?”猛龍長跑隊創辦人莫儉榮為隊員加油助威。“看不見、聽不到,‘猛龍’做得到!”隊員們齊聲回答,情緒高漲。

  談到“猛龍”成立的緣由,莫儉榮説,當時有朋友請他構思一些服務項目去幫助聽障人士,他便想到成立長跑隊,可以磨煉意志,提升自信。

  作為資深注冊社工,也是失明人士,莫儉榮深刻體會殘疾人士融入主流社會的困難。他在多年前成立了慈善機構香港傷健共融網絡,以有別于傳統的方式服務殘疾人士,致力推動傷健共融。

  “光向殘疾人士派發物資並非最佳的援助方式,更好的是提升社會對他們的認同和接納。我們要以行動告訴大家,我們雖然失去視力但沒有失去視野,失去聽力但沒有失去毅力。”他説。

  莫儉榮坦言,“猛龍”最初成立時不被看好,但他們一直堅持,事實證明這是值得的。“猛龍”成員人數由最初12人增至目前約300人,在長跑界逐漸為人熟知,海內外長跑賽的主辦單位和殘疾組織紛紛邀請他們參賽和分享經驗。

  萬事開頭難

  猛龍長跑隊于2011年成立時,只有6位盲人和6位聾人跑手。“盲人和聾人在一起,正好互補不足。”莫儉榮説,最初他們安排失明和失聰跑手搭配比賽,健全人士則負責聯絡和後勤。為了方便溝通,盲人跑手會學習簡單手語,例如表達快和慢的手勢等。

  萬事開頭難,“猛龍”在組隊首戰渣打香港馬拉松中“全軍覆沒”,沒有隊員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賽事。莫儉榮從失利中總結經驗,調整了跑手的配對和組合方式,由健全人士擔當領跑員,領著殘疾隊友一起跑,充當他們的眼睛和耳朵。

  “猛龍”的領跑員來自各個行業,從事文職工作的嚴惠茵是其中一員。她原本是“猛龍”的義務攝影師,被團隊的堅毅和熱誠所感染,繼而投身領跑行列。

  嚴惠茵在十多年前已開始跑步,大部分時間獨自在海邊或郊外練跑,當領跑員之後才首次參加馬拉松,與大夥兒一起享受運動的快樂。她印象最深的領跑經歷,是與蔡浩良搭檔賽跑。

  那一次,比賽途中突然下雨,蔡浩良擔心助聽器被淋濕,將助聽器摘下放進口袋裏,然後繼續比賽。“這樣,浩良就完全聽不見,也看不見,因此我必須非常警惕,並以觸感手語提醒他路況。”嚴惠茵回憶説,雖然不容易,但他們懷著信念,彼此鼓勵,最終順利完成賽事。

  “當領跑員的看似幫助了別人,其實我們也是受惠者。”嚴惠茵説,以前她習慣了家人替她安排好一切,到哪裏去都不用操心。當領跑員要負責照顧隊友,令她變得更獨立。

  “猛龍”過江,以奧運為目標

  在不少人的眼中,視障和聽障人士跑步、爬山,甚至參與長跑比賽,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跑那麼長時間,不累死人嗎?”蔡浩良告訴記者他加入長跑隊後的轉變。“加入‘猛龍’之後,才發現原來我也做得到!”過去4年多,蔡浩良成功挑戰了42公里馬拉松、100公里越野賽等多項賽事。這些比賽都不設殘障組別,所有參賽者需在限定時間內跑完整個路段,一視同仁。

  去年1月在香港舉行的一項100公里賽事對蔡浩良來説特別難忘。跑手需穿過海岸小徑和海灘、越過山丘和山谷,再攀上香港最高峰大帽山,全程不休。蔡浩良最終以28小時05分完成賽事,過程中共有3位健全人士接力做他的領跑員。

  “所謂不行,其實是打破不了固有看法和思想。”莫儉榮説,若要鼓勵殘疾人士提振鬥志,不能只對他們説“活著就有希望”,必須提供實實在在的平臺,讓他們發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猛龍”隊員一直勤于參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他們每年參加12至15項賽事,每年一次到境外比賽。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日本衝繩以及中國內地許多地方都有他們的足跡。

  “衝過終點,工作人員遞給你一杯啤酒,喝下去多暢快!”莫儉榮回味在青島跑馬拉松的情景。他曾有一段時間在內地做科技復明工作,見證了內地的高速發展,馬拉松賽事的品質也不斷提高,越來越人性化,充分體現對殘疾人的尊重和關懷。

  近年“猛龍”邀請了專業教練為隊伍進行訓練,以進一步提升隊員的跑步技巧並挑戰更高層次,期望能領取到奧運入場券。去年,蔡浩良曾經參加殘奧會馬拉松選拔,遺憾未能達標,但他將繼續嘗試。

  “我們下一個目標是3年後的殘奧會,並將與教練研究加強隊伍操練。”莫儉榮強調,比賽名次和輸贏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讓殘疾隊員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豐富生活。(參與採寫:盧炳輝、許朗軒)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2000000000000001111326112777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