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霧繚繞的峨眉山金頂;鱗次櫛比的西班牙薩拉曼卡小鎮;山巒疊嶂間,穿梭於雲層之中的萬里長城;金色夕陽下,連綴在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上的鎖陽城、玉門關.....攝影家景衛東歷經四年時間,借由工作、出差等種種外出機會,從國內到國外,以無人機的鏡頭記錄了中外二十余處人類歷史上璀璨文明的結晶——世界遺産,每一幅恢弘的拍攝畫面,都讓人深深為之感到震撼。
峨眉山金頂
西班牙薩拉曼卡小鎮
在聚焦世界遺産拍攝主題前,景衛東的無人機攝影題材較為廣泛,用他自己的話説:“有機會就飛,看到什麼拍什麼”。而近年,生於北京、長於北京的他,受這所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影響,逐漸萌生出用照片記錄、展示世界遺産的想法。他從身邊素材入手,兩年間多次往返於箭扣長城等北京周邊游客較少的長城遺址,古老文明隨着角度、時間節點的不同,在景衛東的鏡頭下展現出變化萬千的壯觀景象。
長城
長城
在景衛東看來,世界遺産題材的拍攝由心而生,需要攝影師嚴謹、端正、認真的拍攝態度,絕對馬虎不得。每到一處,景衛東都會提前做好準備,通過各種查閱資料,熟悉當地地形、了解拍攝目標。適合的天氣、拍攝時間和地點等元素的選擇,更是有許多外行人不知的門門道道。朝霞、晚霞、雲海、霧凇等等,都是景衛東鍾情的場景。為了追求“大片”效果,他甚至會特地趕着颱風前後、下雪、閃電、平流霧等極端天氣出行。“計劃拍攝某處世界遺産時,需要提前三天就開始看天氣預報,當天出門前,還要用專業天氣預報軟體查詢雲海、霞光指數、海拔高度等。有一次拍攝長城,預測雲層高度是700米,而自己的無人機只能飛500米,因此,我們特地找到海拔適合的拍攝地點,才沒有讓努力落空。拍攝大運河北京段時也是如此,在拍攝前,我提前在地圖上選擇好地形複雜、構圖效果出彩的彎道流域,對晚霞與雲海出現概率進行預測,做了功課、有備而去,才能每次去每次都有收穫。”景衛東説。
大運河(北京段)
桂林山水-中國南方喀斯特
近年來,隨着無人機的普及,獨特的視角使越來越多的攝影人開始投入到無人機攝影創作之中。“比如拍攝長城,普通的攝影機只能站在烽火&上,‘在長城拍長城’,無人機視角、畫幅、畫面都不一樣,可以進行180度、360度拍攝。航拍的視角,更能清晰地表現地理形態和大地的紋理。無人機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自由飛來飛去構圖,在飛行中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尋找最動人的景象。”景衛東回憶到,在敦煌拍攝絲綢之路時,恰逢有會議安排,等到會議結束,一行人趕到景區已經錯過了開放時間。日落是航拍最佳的時間,而太陽不等人,當時,距離他想要拍攝的陽關古城遺跡還有兩公里。景衛東當機立斷,操作無人機“盲飛”入景區,通過控制&畫面觀察位置,以多年積累的經驗順利完成了這次遠程拍攝。畫面中的古城遺址靜靜佇立在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中,沐浴着陽光的余暉,為景衛東的世界遺産專題又增添了精彩一筆。
甘肅敦煌鎖陽城: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青城山-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
“作為一名攝影人,除了記錄身邊生活外,我有責任和義務聚焦世界遺産,從保護、傳播的角度出發,用影像的語言記錄好、保護好、傳承好世界遺産,要更多的人以不同視角欣賞世界遺産在中國的盛景,這是我想做的。”景衛東&&在繼續進行世界遺産拍攝的同時,希望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為主題,做一組專題拍攝,將這條現代絲路上的一顆顆珍珠重新串聯成璀璨的項鏈。(作者:張瀚允)
景衛東工作照
景衛東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