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獲得日美歐及中國政府的有條件批准後,日本電器巨頭松下公司通過TOB(公開股票收購)方式對電池巨頭三洋公司進行的並購活動5日起正式啟動。由於收購已確定將會成功,松下已經將目標指向了世界第一。松下公司給出的收購價是每股131日元,遠低於4日的收盤價216日元,預計普通股東不會踴躍向其轉讓手中所持三洋股份。但是,松下早在去年12月宣布將並購三洋時,就已與三洋的三家大股東——美國高盛集團、日本大和證券和三井住友銀行就股份轉讓達成了一致。而上述三家大股東的合計持股比例已經達到50.13%,所以,並購將取得成功實際上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三國時的名言正映射了松下、三洋兩位同門兄弟合併後的現狀,只不過古語中的“急”變成了現在的“慢”。2010年7月29日,有消息稱,松下正計劃花費大約7200億日元(約合82億美元)收購三洋剩餘的50%股份,最終完成這一曠日持久的全資收購。不過,拖遝的並購過程帶來的“後遺症”顯而易見,一開始就處於弱勢的三洋也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尷尬期,纏鬥於品牌保衛戰,而對於這個現在已經弱勢了的品牌的命運依舊沒有定論。 現在,三洋和松下已經出現交叉競爭。按照並購後的市場分工來看,松下負責一二線市場,三洋則是負責三四線市場。而目前,三洋裝備了變頻電機的洗衣機已經逆市進入一線市場。不過,如果三洋專注做電機業務的話,無形中也會減少在終端家電市場的份額,並逐步退向幕後,變成名副其實的家電配件提供商,而這也許是三洋現在最好的選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