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流:寒潮抵臨 能源保供一線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3 08:46:21
來源:新華網

冬日暖流:寒潮抵臨 能源保供一線觀察

字體: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鐘奕 高暢)近日,一股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從北到南大部分百姓套上了羽絨服,寒風之中能源保供大考拉開帷幕。

  暖氣熱不熱、用電穩不穩、生産會不會受影響,成為對能源保供一線的“冰與火”之問。

 電力保供:高負荷迎峰度冬

  “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負荷就會增加30萬千瓦。”在國網北京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控中心系統運行處董楠緊盯着跳動的數字。自北京正式供暖以來,電網負荷持續攀升,今冬最大負荷預計將達到2900萬千瓦,較歷史峰值增長超8%。

11月3日,荊門市沙洋縣,國網湖北荊門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人員檢查新港儲能電站關鍵設備,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新華網發 黃林攝

  一邊是電網高負荷,一邊是今冬更加複雜的天氣形勢。根據預測,近年來我國雨帶和覆冰逐年北抬,華北、東北等地冬季出現大面積輸電線路覆冰災害情況可能性增大。

  國家電網今年以來新增投運500千伏及以上電網基建工程113項,跨省跨區輸電能力持續提升,為保障冬季高峰用電需求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將聚焦極端寒潮、雨雪冰凍等風險挑戰,提前研判迎峰度冬能源電力保供可能遇到的困難。”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張燕秦説。國家能源局正在開展“一省一策”,指導重點地區做好能源電力保供工作。

  煤炭“保供”:鐵路線上的接力

  塞北寒風中,呼和浩特鐵路局姑家堡站燈火通明。調車長劉志剛在列車間穿梭,“車流密集時,必須爭分奪秒,完成列車重新編組。”他呼出的白氣在零下氣溫中瞬間凝結。

  “得像下棋,提前想好後面三五步。”友誼水庫站長王學惠説。精密計劃與靈活指揮相結合,確保每一列電煤列車“快進快出”。

  聯創煤炭罕&川北站煤炭物流園,科技+智慧2小時完成“萬噸大列”煤炭裝車,單月發運量達200萬噸。新華社記者 葉紫嫣 攝

  煤炭作為能源保供的“壓艙石”,穩定供應至關重要。太原鐵路、呼和浩特鐵路、北京鐵路等多地職工正“快接、快解、快編、快發”,將煤炭源源不斷輸向遠方。

  “加強煤炭和燃氣供需監測分析,紮實做好穩産穩供。強化電煤産運儲需銜接協調,保障電煤供應價穩、質優、量足。”張燕秦説。

  數據顯示,10月以來全國煤炭日均調度産量保持在1230萬噸以上高位,統調電廠存煤可用天超過30天。國家能源局構建起完善立體保供體系,確保百姓溫暖過冬、工業生産有序運轉。

  油氣管網織就溫暖“防線”

  地下深處,文23儲氣庫剛剛完成擴能改造。這個中東部地區最大的儲氣庫日採氣能力達6500萬立方米,相當於3000萬戶家庭日用氣量。與此同時,“林多斯”號液化天然氣運輸輪滿載6.5萬噸液化天然氣靠泊深圳碼頭,這些清潔能源將通過管網北上,為冬季供暖備足“底氣”。

  今年以來,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四線甘寧段、西氣東輸三線中衛至棗陽段、川氣東送二線5#閥室—銅梁段、天津LNG外輸管道復線河北段等重點項目全面投産;川氣東送二線川渝鄂一階段供暖季期間具備投産條件。這些“動脈”的延伸,讓管輸天然氣抵達更多尋常百姓家。

  10月31日,“格拉斯哥”號LNG船靠泊在國家管網天津LNG接收站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截至目前,聯網19座儲氣庫已實現滿庫入冬,形成超40億立方米有效工作氣量。入冬前管網日衝峰能力已提升至11.7億立方米,較去冬今春實際峰值高出23%。

  “産供儲銷體系更加完善,今年採暖季天然氣供應總量和尖峰用氣總體有保障。”張燕秦&&。

【糾錯】 【責任編輯:高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