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鍋的廠家,你還在嗎?”在一段15秒的尋鍋視頻中,網友講述家中30年前購買的浙江瑞安“匯十方”牌不銹鋼鍋不銹不粘、耐用至今,引發全網共鳴。相關話題全網累計閱讀量超過14億次,網友紛紛求購,讓已停産這口鍋十多年的瑞安市莘塍富強不銹鋼製品廠意外“翻紅”。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口被網友譽為“傳家鍋”的産品,由傅克萍兄弟倆手工捶打製成,每口鍋至少需要3小時製作,一天只能做6口。隨着市場競爭加劇,不銹鋼鍋漸漸失了優勢,兄弟倆決定關掉廠房,轉型做機械設備生産。
面對此次洶湧的復購需求,廠家決定重啟生産,卻並未急於搞簡化工藝的“速成品”,反而堅持打磨樣鍋、改進工藝,復刻經典手工款。當多數品牌沉迷於營銷噱頭時,這種對技術與匠心的執着,恰好擊中了當下消費者對“耐用主義”的渴求。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復産得到來自當地多個部門的全方位賦能服務:得知企業面臨專利過期失效、産品質量檢定流程不熟悉等問題,瑞安市市場監管局聯合莘塍市場監管所,第一時間手把手指導完善質量追溯體系;應急管理部門上門對廠房結構、消防設施、電氣線路等進行全面“體檢”……
這些對生産安全、專利保護的重視,正是當前市場各方的核心訴求。老匠心與新環境的雙向奔赴,讓“傳家鍋”不僅重獲生機,更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消費者的熱烈響應,本質是對“品質為本+合規經營”模式的投票,證明了市場從不排斥老品牌,而是拒絕粗製濫造與短期投機。
目前,廠家已經進入樣鍋燒制階段,全網粉絲量突破350萬,越來越多消費者涌進評論區“雲排隊”。作為工廠負責人,傅克萍也多次表達對流量的謹慎態度:“預訂量火爆,一方面小廠應對經驗不足,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停産後再賣的産品網友買不買賬。”
政企各方對可持續發展市場生態的重視,啟示着渴求流量機會的經營主體:流量只是東風,真心與誠意才是續航的關鍵,否則只會陷入産品設計滯後、復購率不足、無法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等更深困境。當年的停産危機,理應通過拓展海外市場、改進生産工藝等方式,在市場給出的“第二次機會”中得到改善。
工匠精神不是懷舊標籤,而是品牌自身所具有的持續精進的能力。唯有以匠心築牢根基,以誠意回應期待,不急於求成、不辜負信任,才能讓“意外翻紅”變成“長久走紅”。市場從未拋棄匠心,時代永遠會給優質産品最好的待遇。(劉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