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規劃建議新看點丨氫能和核聚變能:“能源新秀”驅動綠色未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7 13:13:13
來源:新華社

新華鮮報·規劃建議新看點丨氫能和核聚變能:“能源新秀”驅動綠色未來

字體:

  “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兩位“能源新秀”氫能和核聚變能被列為未來産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産業化應用,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動能。

  氫能和核聚變能是什麼?又將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氫能是氫和氧進行化學反應釋放出的化學能,它通過風能、太陽能、煤炭、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生産,是一種二次清潔能源。

  目前,氫能産業化嶄露頭角:搭載氫燃料電池,汽車續航更長、補能更快;鋼鐵冶煉行業用氫能替代焦炭,可有效減少碳排放;氫能可實現跨季節、長周期儲能,彌補風、光發電“看天吃飯”的短板。

  數據見“成長”。截至2024年底,全國氫氣産能超5000萬噸/年,同比增長約1.6%;全國各地累計規劃建設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超過600個。

  “發展氫能産業對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徐繼林説。

  如果説氫能已是能源轉型的“實幹派”,那麼核聚變能則是實現人類終極能源夢想的“理想主義者”。

  核聚變的原理如同太陽發光發熱,在極高溫度和壓力下,氫原子聚變成氦原子並釋放出巨大能量。核聚變能因原料豐富,來自海水中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且清潔安全,被許多人寄予“終極能源”的厚望。比如,1升海水裏的氘聚變出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

  今年以來,我國聚變科研裝置好消息頻傳:“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攝氏度;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首次完成1億攝氏度1000秒“高質量燃燒”,創造新世界紀錄……每一步突破,讓我們離“人造太陽”的夢想更近了。

  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單忠德&&,聚變能技術正在從科學研究向工程實踐和商業應用的目標加速邁進。

  未來,綠氫賦能千行百業,“人造太陽”點亮萬家燈火,或將從科幻走向現實,為人類帶來近乎無限、清潔而美好的理想能源。

  策劃:陳芳

  記者:劉禎

  統籌:謝良、吳晶、聶焱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