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4日電(記者孫少雄)自2023年11月1日掛牌以來,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入實施提升戰略。截至今年10月,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及階段性成效達81.5%,提前完成第二年80%以上目標,助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有力推動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13日舉行的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兩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兩年來,新疆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省級制度創新成果72項並在全疆推廣;新設企業1.8萬餘家,總數達4.4萬家;今年1至9月進出口額1553.31億元,佔全疆進出口總額近40%。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制度保障不斷夯實。兩年來,新疆自貿試驗區&&支持政策69項,下放自治區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45項。
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加快建設。自治區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王瑾介紹,法務區已入駐19家法律服務機構,周邊相關機構達83家。通過組建涉外法律專家庫、建立多渠道糾紛化解機制,為涉外經貿活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聯通歐亞的綜合物流樞紐功能顯著增強。新疆自貿試驗區加快建設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中歐(中亞)班列“抵站直裝”全面應用、“鐵路快通”模式快速推廣。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運營國際客運航線28條,通達18個國家24個城市;國際貨運航線36條,覆蓋22個國家34個城市,國際航空網絡不斷完善。
對外貿易和投融資競爭力同步提升。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新疆自貿試驗區工作辦公室主任李軒介紹,新疆自貿試驗區已建設43個海外倉、邊境倉,構建多倉聯動跨境集運模式。新疆特色産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持續提高,新疆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佔全疆近40%。外匯業務試點和准入管理機制創新穩步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向西開放多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新疆自貿試驗區與中亞國家及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經貿、産業、能源、科技等領域合作持續加強,“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際離岸科創中心等&&相繼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