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協同融通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14 17:58:11
來源:新華網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協同融通發展

字體: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

  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有利於構建産業創新生態系統。

  通過大中小企業協同,能夠更好匯聚各方創新資源,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大企業擁有豐富的研發資源、先進裝備和技術儲備,但由於組織龐大複雜,有時創新活力不足;對於一些細分領域,也往往無暇顧及。中小企業市場嗅覺敏銳,組織方式和決策機制靈活,但經常受制於資金短缺、技術積累薄弱、抗風險能力弱。

  通過構建開放創新&&,大企業可以發布技術需求清單,為中小企業提供清晰的需求導向和市場支撐。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可以通過技術許可、專利共享或者企業並購等方式融入大企業&&,加速商業化進程。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果,也為大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産品創新提供了源泉,幫助大企業不斷向産業鏈高端邁進。這種“大企業搭&、中小企業唱戲”的共生模式,可以更好釋放全鏈條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率。

  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有利於提升産業鏈韌性。

  在當今全球經濟版圖深度重構的浪潮中,産業鏈韌性和協同性日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現代産業體系分工高度細化,産業鏈環環相扣,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是鍛造産業鏈韌性的關鍵路徑。核心環節過度依賴單一企業或者海外供應商,或者鏈條上存在明顯薄弱環節,都會使産業鏈在面臨外部衝擊時更加脆弱。

  大企業作為“鏈長”,可以通過制定産品標準、技術規範和管理體系,引導産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升能力、統一接口,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響應速度。中小企業通過與行業龍頭的深度合作,可以專注細分領域,更精準地錨定市場需求和技術前沿,在特定領域做精做強,形成高度專業化的配套支撐能力。大中小企業通過産業鏈協同,實現生産資源、科技資源、人力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跨界融合,深化産業鏈與創新鏈協同。

  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有利於夯實國內大循環的根基。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國內産業體系具備強大的內生動力和暢通的內部循環。

  從宏觀經濟運行看,中小企業在吸納就業、促進創新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大企業牽引需求、穩定大盤,中小企業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激發市場活力,共同保障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從區域經濟發展看,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有助於形成高效聯動的産業集群效應,促進研發、製造、服務的集聚,提升區域産業競爭力。

如何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

  大中小企業協同融通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在機制創新和生態培育上下大功夫。

  一是政府科學引導。政府要着力建設公共服務&&,特別是要建立和完善科研設備共享服務&&,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的大型科研設備,面向社會開放使用,降低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成本。鼓勵大中小企業聯合申報和承擔國家科技創新和産業化項目,通過項目實施促進企業的協同創新和資源共享。

  二是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大企業在合作中通常處於優勢地位,要加強對大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企業的引導,明確其“鏈長”職能,鼓勵其發揮龍頭作用,主動開放資源。專業服務機構發揮着重要的支撐作用,要加強專業能力建設,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匹配、技術支持、知識産權等服務。

  三是營造生態氛圍。要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維護企業創新成果和合法權益,推動大中小企業構建公平互信的合作關係,合理分享收益,形成融通發展、優勢互補的産業生態。(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

 

策劃:車玉明

統籌:萬方、王子暉

文案:李童

設計:樊珊珊、王曄

 

  往期閱讀: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區域創新體系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投資於物、投資於人

【糾錯】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