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跑馬圈地”的信用卡行業,正在經歷從規模擴張到“精耕細作”的變革。
近3年,我國信用卡數量減少9000多萬張;近期,一些銀行信用卡App還進行了遷移與關停。信用卡行業正經歷轉型的考驗,着力調整經營策略、優化用戶體驗,以不斷創新拓展發展空間。

一商家工作人員在POS機上刷卡。新華社發(李俊鋒 攝)
市場規模出現收縮
前不久,北京市民馬女士又登出了一張信用卡,她擁有的信用卡從5年前的5張縮減到1張。
“大部分都不常用,覺得沒必要保留了。”馬女士説。
近幾年,我國信用卡卡片數量不斷縮減。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量已連續11個季度下滑,今年6月末卡片數量為7.15億張,較2022年9月末減少約9200萬張。
與此同時,不少銀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交易額等主要數據也在下降。
多家上市銀行發布的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9月末,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約9276億元,較去年末減少約200億元;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4649.2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87%;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4006.6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7.9%。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信用卡App進行了遷移與關停。中國銀行信用卡App“繽紛生活”今年9月起逐步遷移至“中國銀行”App;北京農商銀行“鳳凰信用卡”App、“渤海銀行信用卡”App已分別於今年3月和去年12月關停並將功能遷移至相關手機銀行App……這些現象背後是銀行加速數據與資源整合和轉型步伐。
雖然規模收縮,但信用卡仍憑藉豐富的支付場景、免息期等一系列優勢,在百姓的金融活動中佔據重要一席。
40歲的吳女士是信用卡資深用戶。“免息期是信用卡的顯著優勢,只要在還款日前全額還清當期賬單,完全不需要支付利息,這相當於獲得了一筆無成本的短期流動資金。”
“信用卡很好地結合了支付結算和小額信貸,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發展處處長王瑛琦説,監測數據顯示,建行信用卡客戶消費筆數在增長,增速也較為穩固,這反映出消費者從原來大額消費更多轉為小額高頻消費。

一名工作人員使用POS機為客戶刷卡。新華社發(梁志強 攝)
多重因素推動行業轉型發展
記者調研發現,信用卡市場轉型發展是監管政策規範引導、市場競爭加劇、用戶需求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
——監管政策引導。為規範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金融管理部門2022年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銀行不得以發卡量、客戶數量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長期睡眠信用卡佔比不得超過20%,整改後仍超出該比例的銀行不得新增發卡。
“在信用卡業務多年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銀行出現了盲目追求市場份額,濫發卡、重復發卡等情況,導致無序競爭、資源浪費等問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監管政策引導下,金融機構發卡策略更加審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無序擴張,信用卡業務已從規模擴張期的“跑馬圈地”,進入存量調整期的“精耕細作”。
——互聯網支付産生分流。近年來,花唄、白條等産品的推出,以靈活的分期方式和低門檻申請流程分流了信用卡用戶,尤其是大批年輕用戶。
——消費者需求升級。“信用卡發卡量的下降,也是消費者對於信用卡服務要求更精細化的表現。”王瑛琦&&,以前每個消費者手頭可能有多張銀行卡,但經過使用和體驗,往往會對服務不好、不太實用的卡進行銷卡,精選兩三張卡穩定使用。
——權益“縮水”勸退不少“羊毛黨”。近年來,為了管控成本,多家銀行不斷調整會員權益,如機場和高鐵休息室使用次數減少、快速安檢次數下調、取消接送站服務等。
“當時辦卡就是衝着機場貴賓服務等各種權益。”經常出差的王女士最近準備註銷一張權益“縮水”比較嚴重的信用卡。
業內人士分析,權益調整的背後是銀行運營成本與收益失衡的困境,信用卡粗放式擴張時期積累的低活躍度用戶較多,難以覆蓋高昂成本,削減權益是成本壓力下的無奈選擇。
調整策略,拓展發展空間
儘管信用卡業務呈現整體收縮態勢,但其在便利群眾支付和日常消費等方面仍在發揮重要作用。
專家&&,當前信用卡市場已從“求量”進入到“求質”的發展新階段。銀行需要在産品創新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市場競爭力。監管層也應規範市場並鼓勵創新,以推動信用卡業務健康發展。
記者觀察到,順應消費新趨勢、新特點,各大銀行紛紛調整經營策略,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拓展發展空間。
建設銀行針對居民購車、家裝、傢具家電等以舊換新消費需求,持續加大分期信貸投放,以文旅消費、寵物經濟等消費新業態為突破口拉動消費增長;交通銀行推動服務下沉,開展縣域信用卡營銷活動;招商銀行不斷完善本地生活生態構建,滿足年輕客戶需求……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正通過多樣化的營銷方式,針對老年客戶、年輕人群、互聯網用戶積極開展業務。有的信用卡加大與淘寶、京東等&&的合作,有的積極與潮玩IP聯動,還有銀行將目光對準養老金融和銀發經濟的“藍海”。
信用卡相關監管規定也在不斷調整優化,給予行業創新空間。
今年3月,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其中包括“在有效核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激活信用卡業務”。
記者注意到,最近,部分銀行發布公告,將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標準由日利率0.035%至0.05%調整為日利率0%至0.05%。
專家&&,信用良好、還款能力強的客戶有望獲得更低透支利率。更靈活的定價政策、更便捷的開戶方式,有助於增強信用卡在激烈競爭中的吸引力。
“長期來看,信用卡業務仍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銀行要加快轉變理念,通過‘精耕細作’提供差異化服務,同時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帶來的優勢,加快産品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助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婁飛鵬&&。(記者李延霞、張千千、吳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