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促正在火熱進行。記者注意到,在AI深度應用的背景下,今年的“雙十一”科技味兒更濃,電商&&與大模型公司紛紛布局,推動“對話即購物”成為新趨勢,在提升轉化效率的同時,也悄然重塑着流量入口的格局。
面對如何選擇孩子長高産品,“雙十一“怎麼買更划算等疑問,孫女士沒有自行查閱資料,而是直接求助AI。在綜合比較數據後,AI給出了明確建議,並提供了購買渠道、優惠組合及最佳下單時間等實用信息。“真的很方便!”她稱讚道。
今年“雙十一”,像孫女士這樣運用AI幫助購物決策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社交&&上,“‘雙十一’AI幫你搞定最優購買方案”等成為熱門話題。
大促節點雖然是購物盛宴,但面對繁複的滿減規則、預售定時,不少人仍感到筋疲力盡。AI的出現和深度運用,為提升購物體驗帶來了新的可能。
電商&&也紛紛瞄準這一契機,積極布局AI解決方案。天貓將今年定位為首個AI全面落地的“雙十一”,宣布AI技術將全面參與流量分發、消費者體驗和電商經營各個環節。京東則在“雙十一”前夕發布了京小智5.0,核心目標在於提升售前諮詢轉化率。
從已有數據來看,AI在提升購物轉化率等方面有所體現。比如,淘天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淘寶天貓押注投入AI産研,&&的算力提升40倍;用AI對20億商品進行重新理解與組織,大幅提升搜索與推薦的精準度,購買效率提升25%。
作為專注於AI與內容驅動的數字消費服務的科技公司,值得買科技在AI上布局較早。值得買科技集團CTO王雲峰對記者&&,從&&觀察來看,AI助力消費決策正在從嘗試階段進入普及階段。
“相比去年,今年用戶對AI輸出結果的信任度明顯增強,去年不少用戶仍會AI比價一遍、自己再驗證一遍,而今年更多用戶已直接採信AI結論,認為AI能更快、更客觀地整合海量信息。”王雲峰進一步介紹,AI已成為消費者購物“做功課”的核心助手,無論是智能比價、口碑整理,還是跨&&優惠路徑推薦,AI的使用頻次和轉化率都顯著提升。
還有更多公司也在布局“AI+消費”,搶佔消費入口。網經社報告顯示,近期,國內多家主流AI對話應用相繼接入電商功能,推動“對話即購物”的新模式。其中,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已直接嵌入抖音商城鏈結,用戶在詢問商品推薦時,豆包會生成附有價格、適用場景説明的商品列表,點擊文字鏈結即可跳轉至抖音商城完成購買。
除豆包外,Kimi也支持商品鏈結推薦,但其跳轉路徑需經過“什麼值得買”等中間頁,最終導向淘寶或京東&&,且以非官方店舖鏈結為主。騰訊元寶則經歷策略調整,其8月曾試點京東跳轉功能,但於9月底下線外鏈,目前僅支持微信生態內的小店商品。
從電商&&到大模型産品,搶佔AI電商入口已成為行業競爭的新焦點。不過,業界分析也指出,目前AI在購物領域的應用還有很大改善空間。“儘管AI導流帶來便利,但體驗仍顯粗糙。”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對記者&&,測試顯示,一些應用存在推薦商品與用戶預算不符、未顯示折後價格等問題,也有因跳轉路徑複雜削弱購物流暢性的情況,更關鍵的挑戰在於生態封閉性。
從更長遠看,業界普遍看好AI在購物場景中的應用前景。王雲峰預計,未來2至3年內,用戶只需明確表達購物需求,AI agent便能自動完成商品篩選、比價、甚至下單支付的全過程,那將標誌着智能消費時代的全面到來。
按照麥肯錫分析顯示,從行業來看,生成式AI將産生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價值,産生價值最大的行業為高科技、零售及銀行業。其中,在零售和消費品行業,生成式AI將改變游戲規則,創造4000億至6600億美元的價值。
陳禮騰&&,AI推薦可縮短用戶決策路徑,提升轉化效率。“這場圍繞流量分配與用戶決策心智的競爭,可能重塑未來電商行業格局。”(記者 王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