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06 07:37:49
來源:經濟日報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

字體: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在今年7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必須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好,增強從容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

  “十四五”以來,我國經濟迎難而上、承壓前行,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這其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自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以來,各項改革舉措漸次落地,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要素自由流動機制、公平監管體系等“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場壁壘加快破除

  9月25日,美諦達數據科技(北京)公司、北京元械紀元醫療器械公司兩家企業獲頒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首批一體化登記營業執照。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地跨京冀兩地,分為北京大興片區和河北廊坊片區。“以前,在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註冊企業,首先要搞清楚地塊屬於北京還是河北,兩地流程不一樣,辦業務心裏沒底;現在,通過一體化&&在線申報,流程清晰、操作便捷,新營業執照上還明確寫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元械紀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宿瀚奇説。

  近年來,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不斷深化制度創新,目前已實現雄安新區跨省市業務通辦,推動京津冀203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及209項資質互認事項落地實施,並通過“雲窗口”實現跨區域“一站式”辦理,切實解決企業“多地跑”問題。

  破除地域限制,暢通市場循環,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應有之義。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和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五統一、一開放’是黨中央從目標導向出發,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的新要求,明確了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要長期堅持的目標方向和持續推進的任務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所研究員邢偉説,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破了行政邊界,全面取消了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異地異店退換貨、公積金異地取用,民生堵點痛點得以不斷破解。

  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方向,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快了改革步伐。前不久,滬蘇浙皖聯合發布實施《電子證照共享應用規範》,三省一市170余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跨省“一網通辦”。在粵港澳大灣區,統一信用數據共享專區和跨境信用綜合服務&&開通運行,244項“灣區標準”正式發布,而“灣區認證”的發放更是受到經營主體的歡迎。

  近期啟動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覆蓋了北京、長三角、粵港澳等10個重點區域,聚焦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與數據、算力等新型要素協同配置,預計到2027年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為新質生産力發展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注入新動能。

  負面清單持續“瘦身”

  日前,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D輪融資,融資總額共計24億元。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金額第二高的單筆融資,也是國內民營火箭公司金額最高的單筆融資。

  商業航天之所以備受青睞,與這一領域市場准入限制的“瘦身”緊密相關。今年4月發布的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了商業航天市場准入限制,越來越多像星河動力這樣的民營企業涌向商業航天新賽道,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進以及由此帶來的營商環境優化,更加堅定了它們逐夢航天的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歷經4次修訂,清單數量已從2018年版的151項壓減到2025年版的106項,壓縮比例近三成。負面清單持續縮減,帶來了經營主體的快速增長。“十四五”以來,我國企業凈增1999.9萬戶,個體工商戶凈增3394.6萬戶。目前,我國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已全面清零,農業、服務業外資准入進一步放寬,醫療、增值電信等領域准入試點工作也已全面啟動。

  今年以來,一系列更具針對性的務實舉措相繼落地生效,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加力。從今年初《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的發布,到近期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的啟動,“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勵做的”的實施路徑更加清晰,負面清單中准入限制“瘦身”近三成,“全國一張清單”初步實現了經營主體登記與清單管理的無縫銜接。

  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近年來,中國政府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系列基礎性制度規則得到強化與統一,政策體系從“破壁壘”向“立規則”深化,為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中國經濟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和信心更足了。

  深化改革走向縱深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立足當下“治標”,着力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也要着眼長遠“治本”,通過制度創新重塑市場競爭生態。

  “在‘五統一、一開放’中,‘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的首次提出,意義重大。這一要求為政府行為厘清了邊界、明確了尺度,比如,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時哪些能幹、哪些不能幹,一把尺子量到底,有助於為經營主體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各類要素資源自由流動。”邢偉説。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看來,着力整治低價傾銷、招標亂象、地方保護等突出問題,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點難點,也是當前最急迫的任務。只有讓“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協同發力,統一大市場建設才能持續縱深推進。

  當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必須把握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專家&&,市場的優勢關鍵在“有效”,政府的作用關鍵在“有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核心在於解決好影響市場作用有效發揮的問題,解決好政府缺位與越位問題。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還要處理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係。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顯著優勢,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並非關起門搞封閉運行的大市場,而是以暢通國內大循環為基礎,更好地把國內與海外市場聯通起來,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

  “‘十四五’期間,中國努力營造更具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贏得了市場讚譽。伴隨着全國統一大市場向縱深推進,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都將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我們對‘十五五’時期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中國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更多力量。”蔡偉説。(記者 顧陽)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