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丨田間變“課堂” 安徽種糧大戶現場開課-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24 14:15:49
來源:新華網

中國農民豐收節丨田間變“課堂” 安徽種糧大戶現場開課

字體:

  新華網合肥9月24日電(李東標)秋風送爽,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成片的玉米、大豆等莊稼待收。

  這裡流傳着一句話:“優質高産多打糧,就找勞模徐淙祥!”

  為了讓更多農戶實現高産,“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徐淙祥把田間變成了“課堂”,傳授自己的種田經驗。

2025年5月28日,徐淙祥(左)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的田間和種糧大戶交流小麥的成熟情況。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傳授經驗有“妙招”

  技術和經驗落地,關鍵在人。在實際耕種階段,徐淙祥親自去田間指導,有時電話&&,有時開展現場教學培訓。他指導農戶精確到每一個細節:株距行距、藥量水量、颳風打藥該用幾號噴頭。

 2025年7月20日,徐淙祥在家中翻看他編寫的小麥種植順口溜。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小麥高産有技術,農業機械要湊手。改用精量直播耬,輪壓保墑寬播幅。”在種植方法推廣時,為便於理解和熟知,徐淙祥將要領編成諺語,整理成冊,免費發放給農戶。

  “在作物生長關鍵時期,還要給農戶們發放‘技術明白紙’。”徐淙祥的孫子,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徐旭東説。在現場可以看到,“技術明白紙”內含秋種小麥優質高産節本增收關鍵技術等多項措施,從選種到施肥都有精確的數據和配比。

  今年,徐淙祥參與建設的淙祥農事服務中心在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投用,省市農科院專家、種業企業技術員輪番在田間授課;線下輪訓種糧大戶、農機手,線上視頻交流,為農戶送來“及時雨”。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坐在家裏按開關”

  為激勵引導年輕一代積極投身“三農”,徐淙祥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為當地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活力。

  徐旭東大學畢業後毅然返鄉,給爺爺當起了“新農人”助手。“老把式”有的是經驗,“新農人”擅長的是新科技。

  北斗導航播種機、無人植保機、自走式噴灌機等新設備都是由“新農人”徐旭東操作,而老徐則提供種糧經驗。

  2025年5月28日,徐淙祥在阜陽市太和縣淙祥農事服務中心察看收穫的小麥。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徐淙祥説:“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坐在家裏按開關。以前收成全看天。現在,旱能澆、澇能排,就是一推電閘的事兒,連水管子都不用拉。300多米長的電動圓形灌溉機,轉一圈能給500多畝土地澆水,不僅澆得勻,跟傳統的地面灌溉相比,還能省兩成的水,又方便又划算。”

  徐旭東説,通過田裏的“四情”監測智慧&&,坐在家裏實時了解自家秋作物的病情、蟲情、苗情、墑情。

  2025年4月20日,在太和縣千畝小麥示範田,徐淙祥和農機手夜間開展無人機飛防一噴三防作業。(受訪者供圖)

  配套有保障 新糧“不落地”

  2025年6月10日,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淙祥農事服務中心。(受訪者供圖)

  糧食收穫最怕連陰雨天氣。在淙祥農事服務中心,“種、管、收、烘、儲”全鏈條被裝進“一座院子”,一站式破解周邊小農戶“缺技術、缺裝備、缺服務”的難題。

  今年秋糧生産季,淙祥農事服務中心將投入使用糧食烘乾系統和倉儲區等多項配套設施。新建電力專線500余米,新安裝400千伏安變壓器一台,專門用於糧食烘乾,讓新糧“不落地”直接入倉,幫助農戶把霉變風險擋在倉外。

  推開農機農資庫,60余&(套)農機具列隊待命:旋耕機、打捆機、大型收割機……“共享農機+訂單作業”模式24小時在線,隨時可服務周邊2萬畝糧田。

  徐旭東拍了拍身邊的無人植保機,笑着説:“如今‘種、管、收、烘、儲’都裝上了科技的‘芯片’,人省力、地提效、錢增收,種地成了有奔頭的體面活兒。”(參與報道:孫磊)

【糾錯】 【責任編輯:高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