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高“含科量”!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吳雨
科技之花綻放,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潤澤。
科研技術貸款年均增長高達27.2%,新上市企業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業,A股科技板塊市值佔比超過1/4……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金融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透露出一個個高“含科量”數據,展現出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的“加速度”。
資金緣何不斷流向科技領域?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強度和水平,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融資需求。”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道出近幾年金融體系在科技領域所下的功夫。
“十四五”期間,從明確科技金融的“施工圖”,到15項舉措支持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再到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舉措加速落地,科技金融領域的變化顯而易見。
發布會上的一組數據可以印證:“十四五”期間,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年均增速均超過20%;A股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當前的24家;強化科技保險保障,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0萬億元,首&套、首批次保險支持創新應用項目3600個……
資金流向哪,哪就充滿活力。
在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創新高地,在生物醫藥與新能源的研發前沿……金融活水精準灌溉着每一寸創新土壤,助推一批現象級的科技企業和創新産品相繼出圈。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區塊鏈等快速發展,不僅深度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也在深刻改變着‘科技-産業-金融’的融合發展態勢。”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説,如何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金融市場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促進資源更加高效配置,才能讓科技企業迸發活力、資金更好實現價值,金融管理部門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
因研發周期長、見效慢,科技企業發展成熟往往需要漫長的過程。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提出,培育壯大耐心資本,着力引導資源向新質生産力集聚。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基金超5.4萬億元,餘額較“十三五”末增長85%,助力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拓展企業跨境融資渠道,有助於高新技術企業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外匯局升級推廣科創類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提升了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借用外債額度。近期還新推出一攬子便利化政策,並加強政策跟蹤問效,讓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科創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需求也有所不同。證監會&&,將以科創板、創業板“兩創板”改革為抓手,推進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創新,更好支持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優質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茁壯成長。
改革創新永不停步,金融活水加速奔流。在科技金融的強力支撐下,科創沃土正綻放出絢麗之花,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