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超119億元!暑期檔電影與觀眾“雙向奔赴”
新華社記者邢拓、楊淑君
國家電影局9月1日發布數據:6月1日至8月31日,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為119.66億元,觀影人次3.21億。《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位列票房榜前三位。
“國産片集體發力,7月中旬起熱度逐漸走高,市場表現穩中有進。”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説。
作為全年時間跨度最長的檔期,暑期檔呈現出哪些特點?
題材多樣,豐富觀眾選擇。
100餘部影片今夏上映,涵蓋歷史、動畫、喜劇、動作、懸疑等多種題材類型。其中,抗戰題材影片和動畫電影表現可圈可點。
一批抗戰題材電影登陸院線,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南京照相館》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侵華日軍真實罪證影像,《山河為證》展現中國人民14年抗戰艱辛歷程……觀眾在光影中回望崢嶸歲月,汲取精神力量。
多部動畫電影展開瑰麗想象,彰顯文化自信:《聊齋:蘭若寺》鋪展東方奇幻長卷,《浪浪山小妖怪》渲染水墨美學,《羅小黑戰記2》打通多個神話“宇宙”……取材自優秀傳統文化,國産動畫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電影和觀眾相互選擇、相互成就。“多部影片在網絡&&獲得高分評價,優質內容滿足觀影群體多元需求。”貓眼娛樂市場分析師賴力説,一些電影提前點映,不少觀眾見到市場反饋才進影院,好的作品禁得住挑剔眼光。
小朋友在浙江嘉興一家影城觀看電影。新華社發(金鵬攝)
微觀視角,引發觀眾共鳴。
一間照相館,幾個平凡人。《南京照相館》聚焦抗戰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堅韌不屈,打動無數觀眾。
從宏大敘事轉向微觀表達,不少影片將鏡頭對準時代中普通“你我”:《長安的荔枝》展現唐朝九品小吏千里送荔枝的挑戰全程;《奇遇》探討現實成長議題,戳中當代觀眾內心……
“觀眾希望在作品中看到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孫佳山説,微觀視角蘊含人文關懷,讓觀眾更易感同身受。
觀眾從江蘇南京一家電影院的宣傳海報前走過。新華社發(蘇陽攝)
向“新”發力,與觀眾同行。
文學經典家喻戶曉,如何常講常新?《浪浪山小妖怪》關注“西游”文本裏少人問津的無名之輩,《聊齋:蘭若寺》以全新的“井下故事”串聯起5個原著短篇……創作者不滿足於復述經典,大膽用新敘事作新闡釋。
原作珠玉在前,如何拍出新意?改編自香港電影《跟蹤》的《捕風追影》“化簡為繁”,用精彩密集的動作戲為影片添彩;改編自同名話劇的電影《戲&》加入更多戲劇衝突,增強藝術表現力。
“暑期檔歷來是觀察中國電影市場態勢的重要窗口。”饒曙光説,中國電影人今夏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好作品與好觀眾雙向奔赴,彰顯了電影的藝術魅力與行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