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近日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圖為2025年7月30日拍攝的採煤沉陷區中的光伏項目。新華網記者 陳碩 攝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陳碩)因採煤在大地上留下的“黑色瘡疤”正在被“藍色屏障”撫平。
近日,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範項目。
驅車駛入項目區,連片的光伏板分佈在道路旁,板下綠植成蔭。沿山路而上至山頂處,放眼望去四週皆為震撼的“藍”。
“這只是項目的1/3。”內蒙古聖圓能源集團內蒙古伊政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馨向記者介紹説,這片4.2萬畝的採煤沉陷區,已有1.9萬畝被太陽能光伏板覆蓋。
“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近日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圖為光伏項目建設前的採煤沉陷區。(受訪單位供圖)
王馨指着遠處的黃色沙化地説,以前這片採煤沉陷區就是那個樣子。她介紹道,採煤沉陷區因地下開採導致地表塌陷、土壤結構破壞,通常無法繼續用於農業或城市建設,屬於閒置或低效土地。
“通常沉降期間,會對沉降區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光伏項目,讓土地有了多種利用方式,有了疊加的生態效應和經濟效應。”王馨説。
據了解,光伏板在帶來綠色能源的同時,可以遮擋裸露地表,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在局部環境改善風蝕、揚塵;板下同樣生機勃勃,光伏板支架加固土壤,配合種植的耐旱植物,可促進生態環境修復。此外,園區內還種植了沙棘和蘋果等適合當地環境的果樹。
“我們並沒有改變這裡的原始地貌,只是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進行了生態修復治理,並增加了種植的種類,擴大了植被覆蓋率。”王馨説,“項目自2021年建成後,植被覆蓋率從最初的不足19%提升至64%以上。”
按照項目計劃,在光伏項目建設和生態修復後,接下來要做的是帶動第三産業發展。
“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近日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圖為光伏板下種植的苜蓿。(受訪單位供圖)
“在做了‘草光互補’‘林光互補’後,接下來要做‘農光互補’。” 王馨介紹説,“板下種植的主要植物是苜蓿,那是牛的高蛋白飼料。我們計劃與村集體合作養殖肉牛,或許明年你們再來的時候,這裡會有新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