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退款”新騙術: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15 14:24:43
來源:新華網

“僅退款”新騙術: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

字體:

  

  近日,有電商&&商家在社交媒體上反映,個別消費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虛假的商品瑕疵圖片,要求商家“僅退款”。

  “還好截屏快,AI的水印還沒去掉就水靈靈地發過來了。”電商客服可可(化名)在社交&&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遭遇。

  2025年6月25日,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收到的售後圖片。(圖片來源:網絡)

  這類情況並非個例。許多商家也遇到類似問題,消費者提供的視頻上突然出現兩隻“右手”;水果上出現明顯偽造的黴斑……

  有商家坦言:“有的AI生成圖片非常逼真,常常難以辨別真假。”而一旦退款賠付完成,商家通常無法再申訴。

  有什麼影響?

  艾媒諮詢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僅退款”本應作為正當維權渠道的機制,被個別人視作“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機會。一旦這類將AI用於惡意“僅退款”的行為得不到及時遏制,不僅會破壞&&交易的公平性,還容易在群體中形成從眾效應。

  “這種行為對消費者而言也沒有任何好處,商家在應對這些行為時,必然會將額外的風險成本轉嫁到産品價格和品質上。表面上看似‘聰明’的做法,實際上可能導致消費者權益的受損。”張毅補充。

  2025年6月,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收到的售後圖片。(圖片來源:網絡)

  張毅説:“這種行為增加了商家的審核和經營成本,許多商家只好選擇直接退貨或賠付,而舉證維權的難度也隨之加大。長期來看,這將影響&&的管理成本、運營成本以及信用機制。對電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構成挑戰。”

  如何解決?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已就AI濫用現象&&了相關辦法。3月,四部門聯合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標識辦法》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惡意刪除、篡改、偽造、隱匿本辦法規定的生成合成內容標識,不得為他人實施上述惡意行為提供工具或者服務,不得通過不正當標識手段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標識辦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4月,中央網信辦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

  “&&既具備技術能力,也應承擔機制建設、規則制定、審核與提醒等責任。要強化技術防控能力,建立智能識別系統,實施內容標注制度,並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張毅&&,同時,各大電商&&應打破壁壘,跨&&共享欺詐案例數據和模型,建立聯合防控機制,以應對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型風險,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治理模式。

  記者:陳凱茵

  視頻製作:康薇

【糾錯】 【責任編輯:游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