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宋晨)銀河航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高千峰在新華社28日推出的“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中&&,當前,我國科技和産業“雙鏈”不斷深化融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向縱深推進,建設科技強國,未來可期。
目前,銀河航天已組建了我國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構建星地融合試驗網絡“小蜘蛛網”。
“過去10年,在商業航天方面,國家給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提供很好的創新環境。”2015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首次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步入航天領域,在高千峰看來,政策的支持與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讓銀河航天迅速成長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一家獨角獸企業。
“面向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創新是我們不斷發展的根本。”高千峰&&,銀河航天認為新型太空基礎設施建設時代已經到來,其特點是星座化、規模化,對生産而言是批量化與低成本化。銀河航天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與攻關。
通過校企合作,形成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合力,是銀河航天發展天地融合網絡技術的秘訣。
“我們與北京郵電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對海量終端直連接入、星上信息智能處理等進行充分驗證。”高千峰説,學校積累的創新技術可在銀河航天的試驗網絡裏進行驗證和使用,同時也是對未來使用場景和技術融合進行相應的探索與實踐。
回望來時路,高千峰感慨,從2018年銀河航天成立至今,很多成績都離不開全國統一大市場和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創業的時候,我們只有100多家合作夥伴,而現在整個供應鏈上已有1000多家。”
從100到1000,不只是數字的線性增長,更是産學研攜手共繪的立體“畫卷”。高千峰&&,近年來,有大量充滿活力的合作夥伴參與進來,在整個生態合作的過程中做了很多融合創新,這裡面有大學與科研院所,也有相關企業,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産品。
面對“雙鏈”深度融合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民營企業該如何做?高千峰認為,首先要堅定地去創新,扎紮實實做基礎層面的創新;其次是以開放的心態,運用産業鏈的思維聯動創新端與産業端,打造互利共贏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