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下,各地探索出豐富多樣的致富路徑。其中既有個人的拼搏奮進,也有集體的産業升級,更有政策的有力支撐,它們共同勾勒出鄉村發展、農民富裕的生動圖景,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多元借鑒。
■農民閆大雷的新“致富經”
清晨,遼寧省海城市南&鎮種植大戶閆大雷早早就來到田間查看水飛薊的長勢。這幾天,閆大雷所在合作社種植的2.2萬畝水飛薊已經進入快速生長期。

每年3月開始種植水飛薊,7月上旬收穫。下茬種黃豆。同一塊地一年種植兩種作物,實現了兩次收穫。自從開始種植水飛薊和大豆,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水飛薊是菊科草本植物,其提取物水飛薊素具有保護肝臟、幫助解毒的功效,廣泛應用於治療肝病藥品、保健品、化粧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領域。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遼寧省盤錦市水飛薊素年産量超1300余噸,佔全世界産量90%以上,其産品出口世界各地。

■遼寧盤錦加快農産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建設
作為北京新發地在東北投資建設的首個國家級農産品供應鏈及智慧冷鏈示範園區,2025年上半年,東北新發地農産品供應鏈中心二期項目提前並超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

盤錦東北新發地農産品供應鏈中心二期項目總投資11億元,規劃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項目核心定位為建設大型現代化果品交易中心,並配套精深加工、5G電商孵化及智慧管理中心。

為了持續放大企業對農戶的帶動效應,盤錦市農業農村局為企業與農戶、農産品批發商等搭建對接&&,促進企業與農戶、農産品批發商共同發展。

■帶富先鋒張良:種好一朵花 帶富一群人
2010年,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花農張良創辦了晉寧昆陽張良花卉專業合作社。經過十多年發展,社員由最初的幾戶增長至263戶,玫瑰鮮切花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

合作社堅持高品質、標準化、科技化發展路徑,推廣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現代農業技術,從源頭提升鮮花品質,拓展銷售渠道。

2020年,合作社創新以戶為單位、每股人民幣1萬元為標準的入股模式,動員社員積極參與,投資1800萬元建設60畝高標準綠色基地。社員們通過土地流轉獲取租金、就近務工獲得薪金、年底獲得分紅,實現了多渠道增收致富。

張良堅信産業發展的核心是“帶好人”。他建立多功能培訓基地,依託“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常態化開展培訓和技術競賽,多年來,合作社已培養出200多名田間管理種植能手、植保能手、水肥技術能手和包裝能手。2024年,玫瑰鮮切花全年産銷近6000萬枝,實現銷售收入近8000萬元。

■寧夏涇源:政策加持推動肉牛産業發展
肉牛養殖是寧夏涇源縣的支柱産業,縣裏積極落實“見犢補母”“基礎母牛補貼”等政策,激發群眾養牛積極性,推動肉牛産業蓬勃發展。

截至目前,涇源縣肉牛養殖戶達到6800余戶,佔農村常住戶數的30%。預計到2025年年底,涇源縣肉牛飼養量將達12萬頭,畜牧業産值將達3.9億元,推動全産業鏈産值超過10億元。

■河北邱縣:文冠果結出“致富果”
盛夏時節,走進河北邱縣梁二莊鎮文冠科技園,1000余畝文冠果樹挂滿了一顆顆碩大的果實。農民們正穿梭在林間忙着採摘文冠果,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邱縣大力培育綠色經濟,通過“公司+基地+種植大戶+農戶”的形式,發展文冠果種植4600余畝,並引進研發公司,推出了文冠果茶、文冠果油等深加工産品。

統籌:李傑 王健 李佳琳
編導:田甜
包裝:夏勇
配音:蔡紫涵
綜合新華社記者報道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