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山谷漾出醉人的花香。臨近中午,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隆家堡鄉步雲坪村的霞飛雲果園迎來了一個老年旅行團。苗家姑娘譚霞在廚房裏細心囑咐:“肉菜可以燉爛糊點。”濃郁的肉香瀰漫在農家小院裏,讓剛下車的老人們食欲大增,一掃乘車的疲憊。
“這魚頭味道好啊,不知道添加了什麼食材?”游客張桂群有點好奇。
“裏面有藥食同源的天麻,是特意準備的苗家特色菜肴。”譚霞笑着説,“祝福各位健康高壽。”頃刻間,苗家吊腳樓裏回蕩着爽朗的笑聲。
2025年4月8日,譚霞(左一)在與游客們互動。張卓 攝
過去,村裏不少人喊譚霞“傻妹”,城裏穩定的工作不要,偏要回山裏創業。如今,誰不説譚霞腦子靈光,能幹會幹。
2008年,從懷化學院畢業的譚霞響應號召,返鄉創業。最初,她看準家鄉氣候適宜,就決心利用流轉土地,培育綠化苗木和水果幼苗。由於地勢低窪,隔幾年苗圃就要遭受洪水侵襲。“吃了虧才明白,靠天吃飯不如‘靠技增收’。”譚霞説,縣裏每週有農技特派員下鄉,她追着學技術,培育的苗木開始暢銷省內外。
看到苗木賺錢,一些投資者跟進涌入,譚霞判斷市場趨近飽和,帶着“第一桶金”抽身退場。
2016年,她一股腦把資金投入到一千多畝水果採摘園的開發中。“年輕,還想要大幹一場。我媽橫了我一眼,半年基本沒和我説話。身邊的親戚喊我‘傻妹’,一個女孩子偏愛折騰。”譚霞回憶,“湖南省農科院的專家一來,看到這麼大一片荒山野草,半開玩笑地説我要準備哭6次。”
2025年4月8日,霞飛雲果園春意盎然(無人機照片)。張卓 攝
流轉的土地大多是未開墾過的“生地”。細矮的果苗剛種下去,就和周圍的雜草混在一塊兒。“種了黃桃、獼猴桃和冰糖橙,遠遠看過去,和荒地沒啥兩樣。”譚霞説,“頭幾年管理果園,我怕是哭了60次都不止哦。”
彼時,春暖花開,星星點點的桃花獨自在山谷裏爛漫,幾乎無人問津。
那時候,農文旅融合在當地還是個頗為新鮮的概念。着手開發前,譚霞請專業人員做了一份方案,需要投資一兩個億。“我哪來那麼多錢?農文旅融合這條路只能一步步來。”譚霞苦笑。
2018年,果樹陸續進入挂果期,開始有市民駕車來體驗採摘。車輛從國道下來,要經過一條崎嶇村道。遇到下雨天,車輪陷進泥裏,譚霞帶着員工們幫忙推車,常常濺得一身泥濘。泥水混着汗水的味道,鹹絲絲的,這滋味讓譚霞暗暗下定決心——修路!
村民們看在眼裏,心裏都佩服“傻妹”的韌勁。在鄉親們的鼓勵和幫助下,譚霞把路拓寬,鋪上砂石。又恰逢麻陽大力發展農文旅産業,縣裏安排鋪攤瀝青。如今,寬闊平整的村道上車流不息,既是旅游路,也是致富路。
2025年4月8日,游客體驗網紅七彩滑道。張卓 攝
開餐飲、建民宿,霞飛雲果園去年接待各類游客超30萬人次。一年四季,游客有不同的體驗:春天靜觀花開,夏天坐看日落,秋天品嘗碩果,冬天圍爐煮茶……
在經營團隊裏,有一群年輕人,他們也和譚霞一樣,在敢想敢闖的年紀返鄉。不善言辭的黃玉把果園管護得井井有條,譚霞支持她發展電商,拓展水果的銷路;不甘心在花燈戲劇團當配角的田亞玲發揮藝術特長,精心籌備苗家篝火晚會,為游客帶來難忘的體驗;創業受阻的潘森帶着游客開展研學、團建,為再次創業積攢經驗。
“對我而言,當初返鄉創業沒有退路,如履薄冰。”譚霞説,“現在我鼓勵年輕人創業,他們犯錯了,也盡力扶持。”
2025年4月8日,苗家姑娘在桃園裏打卡拍照,感受春日氣息。張卓 攝
面對文旅市場競爭,譚霞今年有了新的謀劃。步雲坪村有一片兩百多畝的油菜花田,還有近幾年勘探出的優質溫泉。“去年的思路賺不到今年的錢。”譚霞信心滿滿,“我和村幹部商量,把霞飛雲果園和油菜花、溫泉打包聯營,抱團發展,將這裡打造成長壽康養旅游勝地,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在桃花盛開時節,霞飛雲果園裏人流如織,笑聲喧嘩,恰是游客們呼朋喚友,共赴春日之約的愜意時刻。
統籌:萬方 袁汝婷 劉揚
記者:程濟安
海報:易婷
編輯:陳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