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答卷丨從“大運之城”到“世運之城” 成都“以賽營城”逐夢啟航-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4/29 10:09:57
來源:新華網

神州答卷丨從“大運之城”到“世運之城” 成都“以賽營城”逐夢啟航

字體:

  新華網成都4月29日電 題:從“大運之城”到“世運之城” 成都“以賽營城”逐夢啟航

  新華網記者涂銘、董小紅、陳地

  花重錦官城,盛夏再相逢。

  2023年夏天,成都大運會圓滿閉幕,留下陽光燦爛的青春記憶;2025年夏天,當“太陽神鳥”再次掠過浩瀚星空,成都又將迎來舉世矚目的世運會。

  世界運動會是非奧項目最高水平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將於8月7日至8月17日在成都舉行。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4月29日是成都世運會倒計時100天,當前,各項籌辦工作已全面進入衝刺階段。賽事組織有條不紊,既有無人機運動、尾波沖浪等新興項目,也有拔河、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21個場館競賽團隊已到崗到位,場館化運行有序推進,正以多種形式開展測試演練……

  以體育人、以賽營城。“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體驗並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從“大運”到“世運”,一以貫之的是“營城”“興業”“惠民”的辦賽精神,秉承着“以人為本”的初心。

  共迎“家門口”的盛會

  藍天白雲之上,一架噴塗着成都世運會吉祥物“蜀寶”“錦仔”的空客A330寬體客機,在萬眾矚目中一飛沖天……4月18日,四川航空首架“成都世運號”主題涂裝飛機首航。擁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正以創新精神和飽滿熱情,在“家門口”迎接世運會這一國際體育盛會的到來。

  4月18日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拍攝的首架“成都世運號”主題涂裝飛機。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在倒計時100天之際,各項籌辦工作已全面進入衝刺階段。

  2019年獲得第12屆世運會舉辦權以來,成都世運會組委會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各階段、各環節工作穩步推進。

  這是2月27日在成都天府藝術公園拍攝的世界運動會歷史上首支火炬“竹夢”。新華社發

  記者了解到,成都世運會將設置34個大項、60個分項、255個小項。

  賽事運行體系已準備就緒。成都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毅介紹,目前,21個場館競賽團隊已到崗到位,場館化運行有序推進,正分級分類開展競賽團隊和場館運行團隊賽前培訓工作,以多種形式開展測試演練。下一步,將按照“一項一策”“一館一策”,確定競賽詳細日程和場館運行規劃、計劃。

  這是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拍攝的東安湖體育公園(2023年7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各世運場館有序推進。8個賽區27個場館建設均按照“執委會統籌、各賽區實施”模式,建設方案移交賽區實施推進,6月30日前將完成場館移交。此外,為減少對教學影響,學校內場館將於7月10日前完成移交。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世運會競賽項目特點,部分項目將在公園湖泊舉行。比如,興隆湖濕地公園將舉行龍舟、皮划艇馬拉松、沙灘手球等比賽,三岔湖水上賽場將舉行動力沖浪板、索道滑水等比賽。

  這是2022年4月20日拍攝的成都興隆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全民參與,以最佳狀態赴世運之約。

  隨着賽期日漸臨近,走在成都街頭巷尾,世運氛圍愈加濃厚,各類“世運+”活動精彩紛呈。

  定點助跑起跳、雙臂上擺握桿、身體順勢鑽過欄杆……近日,“世運進校園,跑酷我最炫”活動在成都市天回小學舉行,數十名學生在世界跑酷大賽冠軍何意瑜的指導下穿越各種障礙,展現出不俗的運動能力。

  成都市天回小學舉行“世運進校園,跑酷我最炫”活動。新華網發(成都市天回小學 供圖)

  跑酷誕生於法國,屬於體操大項中的一個分項,被很多人稱為“移動的藝術”。今年8月,它也將作為成都世運會的競賽項目亮相。

  實際上,跑酷這項運動在該校引入發展已超過2年時間。“跑酷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與應變能力的教育載體。”天回小學校長何運強介紹,學校已構建“普及課+社團+校隊”的三級培養體系,並開發原創跑酷課程,今年將以世運會為契機,引入更多新興時尚運動項目,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眼下,成都“世運熱”不斷升溫,像跑酷一樣的小眾運動正加速吸引更多愛好者加入。

  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攀岩館內,一位攀岩教練在指導孩子們攀岩技巧(2024年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除了“世運課堂”,成都市體育局啟動開展世運會項目“送、賽、教、隊、展”等進校園五項活動,2025年預計1000余所學校參與,影響人群超百萬人。

  同時,成都還將在全市社區院落、青年之家甄選30個點位打造“世運空間”,通過參觀“世運知識角”“世運輕展廳”“世運微廣場”、參與“世運進社區”等活動,加深市民對世運會項目及世運會文化的認識,營造全民參與、共享世運的良好氛圍。

  從“世運進校園”到“全民健身,運動趕集”,從“跟着賽事游成都”到“國寶粉絲探訪之旅”……“愛成都,迎世運”的口號逐漸融入市民心裏,掀起一場全民參與的體育熱潮。

  市民在成都市錦江體育公園足球場裏玩飛盤。(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從“大運”到“世運”

  走進地處成都北部的新都區舒悅公園,背靠鬱鬱蔥蔥的樹林,一座飄逸現代的運動館拔地而起,這是西南地區首個專業級輪滑室內場館——成都國際輪滑運動中心。整個場館佔地1.6萬平方米,側面線條猶如流動的飄帶,內部長200米、寬6米的灰藍色賽道環繞全場,紅黃藍三色座椅與賽道相映成趣。

  成都國際輪滑運動中心是成都世運會輪滑項目的競賽場館,這裡將進行速度輪滑、自由式輪滑和單排輪滑球三項比賽,上演一場場風馳電掣的速度與激情角逐。

  成都國際輪滑運動中心。(新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查看賽道是否乾淨整潔,仔細測試座椅的穩定度……作為場館負責人,最近一段時間,羅楊丹霖幾乎每天都“泡”在場館裏,對場館進行360度無死角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從大運會志願者到世運會場館負責人,在參與國際賽事籌辦中蛻變成長,如今的羅楊丹霖透露着一份幹練麻利的氣質。

  “第一天做大運會志願者時,還有點怯生生的,不敢大聲説話。現在説話卻擔心吵着別人,嗓門太大了。”她笑着説,作為一個競賽場館的“大管家”,每天事無巨細地操心很多事,卻不覺得繁瑣,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讓她充滿幹勁。

  “我從5歲就愛上輪滑,現在能參與推廣這項運動,怎麼會覺得累呢?”羅楊丹霖説。

  作為中國輪滑運動的“重鎮”,四川每天參與輪滑運動的青少年約有10萬人,群眾基礎廣泛。“我是成都人,能在家鄉看到國際級輪滑比賽,為世運會出一份力,非常自豪。”羅楊丹霖説,小時候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一場比賽撬動一座城,也影響了一城人。

  國際級賽事紛至沓來:2024年,成都成功舉辦羽毛球湯尤杯、乒乓球混合團體世界盃、霹靂舞世錦賽等重大體育賽事80項,城市能級不斷躍升,“國際賽事名城”品牌加速擦亮……

  2024年5月5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2024年湯姆斯杯羽毛球團體賽決賽中,中國隊選手石宇奇在男子單打比賽中回球。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體育産業蓬勃生長:招引簽約力盛體育西南總部、量子集團電競綜合體、中奧體育西南總部等25個重大項目,簽約金額超196億元。2024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750億元,同比增長超9%……

  體育惠民之路持續拓寬:利用“金邊銀角”布局家門口的便民運動空間,累計新建改造體育公園77個,打造社區運動角407個,新增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830個,成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平方米,2024年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服務健身市民550余萬人次……

  人們在成都市府青路立交橋下的運動空間打籃球。(資料圖)新華社發 杜寧 攝

  從“大運”到“世運”,從城市風貌到鍛煉設施,從體育産業到運動消費,體育精神已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為“巴適之都”增添了拼搏奮進的城市氣質。

  充分利用大運遺産,本次成都世運會沒有新建場館,而是統籌利用現有設施配置了27處競賽場館(場地),其中18個為既有場館局部改造提升、9個依託湖泊公園臨時搭建。

  “借鑒大運遺産處理經驗,世運會7處臨建場館在賽後也將保留下來惠民利用,助力打造‘體育+’城市級消費業態和場景。”王毅説。

  更多舉步可及的健身場地和設施,更豐富多元的運動場館,更優美整潔的街道,更綠意蔥蘢的城市景色,更低碳可持續的産業涌現……國際賽事的頻繁舉辦,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共同成就夢想

  “我在世界舞&上參加過兩次比賽,分別是2023年成都大運會和成都2024湯尤杯,這兩次經歷對我的信心和羽毛球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幫助,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真希望能夠再來一次。”2025年新年伊始,在收到來自成都的新年祝福明信片後,烏干達羽毛球運動員科布加貝在視頻回信中,真摯地説。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一場體育盛會,讓大家相聚相知。

  以賽為媒,城市為窗,在籌辦世運會的過程中,成都正積極擁抱全球,向世界傳遞着開放包容的中國氣度和友好情懷。

  國際大體聯主席艾德收到的成都記憶定制文創風箏。圖為他與成都中小學生的合影。新華社發

  2024年8月,成都大運會閉幕一年後,國際大體聯主席雷諾·艾德再次回到成都,並參觀了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成都大運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2025年成都世運會也將舉辦,希望成都能舉辦更多體育賽事。也許10年後,我們還將帶着大運會再次回到成都。”在展&前俯身細細參觀,雷諾·艾德動情地説。

  國際體育記者協會(AIPS)也在成立100周年之際,專程選擇來到成都召開執委會會議,並向成都授予了“國際體育記者協會最佳合作城市”(THE BEST PARTNER CITY OF AIPS)稱號。

  跨越山海、連接全球,在以“體育”為經緯編織的紐帶上,成都正在與世界勾勒出心手相牽、文明互鑒的璀璨圖景。

  在2024年4月29日舉行的國際體育記者協會頒獎典禮上,成都大運會獲得2023年度綜合賽事最佳媒體設施服務獎。新華社發

  作為成都世運會的測試和演練賽,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參加了3月份在蓉舉行的世運會巡迴賽後,特地發來一封感謝信。在信中,他毫不吝嗇對成都的讚美之情,更堅信今年夏天舉行的成都世運會定能圓滿成功。

  此次巡迴賽不僅收穫了眾多國際協會業內人士的認可,還讓不少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賽運動員成為成都的粉絲。他們紛紛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曬獎牌、美景、美食,以切身經歷分享成都生活,講述中國故事。

  通過體育這個“世界語言”,成都正在借助世運會的籌辦,開拓城市發展機遇,努力打造更加開放的西部樞紐城市。

  目前,成都航空口岸國際及地區定期直飛客貨運航線已恢復拓展至76條,航程終點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成都航空口岸也成為今年中西部地區首個&&境人數突破100萬人次的航空口岸。

  在240小時免簽政策的加持下,成都入境游更火爆“出圈”。2025年第一季度成都航空口岸接待外國人達34.7萬人次,同比增長72.26%。

  外國游客在四川旅游途中拍攝美食(2024年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近年來,隨着大運會、湯尤杯等高能級國際賽事在蓉不間斷上演,多個運動項目的國際級教練員、裁判員培訓活動也接踵而至,亞洲體育舞蹈聯合會、世界冰壺巡迴賽亞太總部等一眾國際體育組織更是接連落戶蓉城,成都的“朋友圈”不斷擴容,也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交往搭建起更寬闊的舞&。

  31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全域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增至244個,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超過3.2萬列……更密集的國際航線、更開放的國際交往,站在新的起點上,世運會與成都加速雙向奔赴、彼此成就。

  成都天府雙塔和立交橋“交子之環”燈光璀璨。(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讓夢和愛涌入心懷,讓世界為此刻而澎湃”——成都世運會歌曲《逐夢》的歌詞令人心潮澎湃。以賽為橋、以心相交,這個夏天,當古蜀之光點亮世運,體育精神將照亮每一個奮鬥的身影,開放包容的中國也將充滿熱情地與世界共赴未來。

  世運會,成都準備好了!

 

策劃:儲學軍、張旭東、車玉明

監製:李志暉、涂銘

統籌:萬方、肖林、薛玉斌、王釩

主筆:涂銘、董小紅、陳地

參與報道:鄭瑋、吳曉、包雨剛、李吉

新華網 新華社四川分社 聯合出品

鳴謝:成都世運會執委會 成都市體育局

【糾錯】 【責任編輯:黃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