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産重估敘事形成 科技成長將成引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4 11:55: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資産重估敘事形成 科技成長將成引領

字體:

  中國新質生産力的不斷發展壯大,正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對於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重新認識和對中國資産的價格重估。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資産價格處於顯著低估位置,這一重估是一個必然趨勢,重視中國資産將成為越來越多海外機構的共識。

  中國資産重估敘事引發關注

  2025年以來,伴隨着DeepSeek的崛起,關於中國資産重估的敘事正在受到市場的關注。

  近日,德銀發布報告指出,2025年將成為全球投資界重新認識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一年。中國企業在高端製造與服務領域持續構建全球性價比與質量的雙重優勢,中國的顛覆性創新力正重塑産業競爭格局。鋻於全球幾乎所有行業均有中國龍頭企業的身影,中國股票佔全球市值的比例預計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正通過構建完整産業鏈條,培育具有硅谷特徵的專業化産業集群,並實現産學研深度協同。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不斷實現突破,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構築全産業鏈競爭優勢。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有望使估值折價逐漸消失,並在未來扭轉為溢價。

  從市場反應來看,受節日因素影響,港股科技股表現最為明顯,自1月13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中(截至2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數累計上行23.95%。除了德銀外,高盛等外資機構也紛紛表達出對於中國資産的青睞。高盛指出,DeepSeek的崛起,為中概科技股帶來了中長期價值重估的機會。高盛維持對明晟(MSCI)中國指數的超配評級,預計該指數今年將上漲14%。貝萊德基金表示,對未來12至36個月的中期中國市場保持樂觀,從全球資産配置角度看,2025年較看好A股的投資機會。

  銀河證券認為,在國內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隨着新質生産力産業加快發展,資本市場加速賦能科技型企業,A股市場將迎來結構性估值重塑機會。隨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實以及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經濟基本面呈逐步改善態勢。雖然面臨外部的不確定性,但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基本面和A股盈利情況主要取決於國內政策加力方向與政策力度。

  科技成長有望引領價值重估

  研究機構普遍認為,伴隨着中國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壯大,科技成長有望引領本輪中國資産重估。民生證券研究認為,過去美股的上漲存在兩大核心驅動因素,一方面來自於美股獲得了大量避險資金的青睞;另一方面則來自於AI産業浪潮中,美股市場上的大型科技股享受了高稀缺性、技術上獨特性與壟斷性的估值溢價,並由此向外映射了全球科技股的行情。該機構&&,這兩大因素在近期開始出現拐點,一旦未來低成本、高性能的開源大模型普及,美股主導的AI産業鏈的壟斷性敘事和商業邏輯將面對挑戰,AI平權下,其估值溢價也將收斂。A股將從被主導逐步走向以我為主,中國基本面在底部的韌性特徵需要定價。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工業新動能加快發展,帶動高技術製造業利潤較上年增長4.5%,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0.8個百分點。高端裝備製造行業中,光電子器件製造、航天器及運載火箭製造等行業利潤較上年分別增長66.9%、13.4%;智能化領域中,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智能車載設備製造、可穿戴智能設備製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64.7%、112.8%、37.7%;綠色製造方面,鋰離子電池製造行業增長48.5%。其他高技術行業中,電子電路製造、導航測繪氣象及海洋專用儀器製造、光學儀器製造等行業分別增長30.3%、26.3%、13.2%,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中信證券研究&&,中國資産重估敘事正在形成,且外資對A股整體仍然低配。從催化因素看,DeepSeek使得中國科技産業在工程應用端的創新力和領先地位獲得全球科技界的認可。從産業趨勢上看,DeepSeek的低部署成本有望帶動AI在産業端的滲透率快速提升,並帶動自動駕駛、機器人、雲計算等泛AI領域的快速迭代和商業化。中國科技類資産正在被全球投資者重估,中美估值差有望收斂。

  交銀國際稱,中國企業在AI領域的進步速度快於預期,而且這種進步不僅限於AI大模型領域,其他如半導體芯片設計、芯片生産設備、芯片材料創新等領域均在快速進步。中國科技公司的競爭力有望被市場重新審視。國産大模型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較低的運行成本為AI應用的廣泛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礎,成本大幅下降或將激發用戶潛在的使用需求。通過深入對接B端客戶需求以及深挖C端用戶習慣,中國互聯網廠商有望領導大規模的AI應用創新,且AI模型和應用潛力尚未充分計入股價,具備價值重估的潛力。

  華泰證券研究&&,自2023年以來,中美科技股估值顯著分化,或源於投資者對AI發展水平和遠期盈利預期的差異。中美科技股在各自市場市值佔比的差異,也反映出國內優質科技企業或尚待大規模涌現。此次DeepSeek憑藉低成本、高性能優勢引發市場波動,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在AI賽道的技術潛力,中美科技股或迎來價值重估。

  重視中國資産漸成共識

  2024年以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形勢,中國證監會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力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資本市場正呈現出積極而深刻的變化。隨着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文件落地實施,政策效果日益顯現,市場生態持續改善,投資者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明顯增強。

  從估值水平來看,華西證券研究顯示,截至2月7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的PE(TTM,下同)分別為14.24倍、25.31倍、34.62倍。同期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琼斯工業指數的PE則分別為27.90倍、44.13倍和31.65倍。相較於美股市場,A股整體具備較為明顯的估值優勢。銀河證券研究則顯示,截至2月7日,全A指數的PE估值較節前處於2010年以來58.64%分位數,處於歷史中等水平;全A指數的PB為1.57倍,處於2010年以來15.10%分位數水平,處於歷史低位水平。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總經理李慧勇對記者&&,從全球比較來看,相對於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中國資産的價格無論是科技股還是傳統産業,均處於顯著低估的位置。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很難再找到像中國這樣一個規模龐大同時具有吸引力的市場。因此,對於中國資産的重估必然會發生,關鍵在於發生這一重估的時間點。他指出,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對於外部風險以及中國經濟轉型的擔憂,全球資本處於觀望狀態,近一段時間以來,隨着全球科技創新帶來的AI落地成本下降,以及中國&&的一系列支持資本市場的政策,重視中國資産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海外機構的共識,這種預期的改變和對中國資産的信心增長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記者 吳黎華)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