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求新向實——一座北方港口城市的金融探新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04 19:22:52
來源:新華網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求新向實——一座北方港口城市的金融探新之路

字體:

  新華社天津10月4日電 題:求新向實——一座北方港口城市的金融探新之路

  新華社記者郭方達、李亭

  行走在天津的解放北路,兩側林林總總的西洋建築令人目不暇接,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這條路在近代中國成為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國際金融機構的聚集也使其有着“東方華爾街”的稱呼。

  伴隨着中國本土金融業的高速發展,解放北路經歷了時間的洗禮,成為天津金融板塊的縮影。如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天津這座港口城市被賦予了包括“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簡稱“金創區”)在內的定位。通過不斷深耕,天津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增強,一條求新向實的金融創新之路正不斷拓寬。

  在天開園天開廣場會議室內,參加“天開杯”創聚津門全國大學生智能科技創新創業挑戰賽的天津理工大學學生在進行答辯。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科創堵點如何解?  

  位於天開高教科創園的天津永續新材料有限公司內,一罐乳白色的膠狀物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是公司的拳頭産品納米纖維素,應用於食品保鮮等領域。

  “不到一年,我們的科研成果就實現了産業化,我們希望成為天開園首批IPO的公司。”公司董事長劉朝輝説。

  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必須邁過資金這道坎,劉朝輝對此感受深刻。不久前,公司從4家銀行獲得2200萬元貸款。如今,公司手握500多萬元訂單,預計年底這一數字將超過2000萬元。

  作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去年5月剛成立的天開園已成為金融服務新質生産力的“練兵場”。一年多時間,有7家銀行在此設立科創特色機構,113家金融機構與天開園簽約,總規模超77億元的11隻基金在此設立。今年上半年,天開園企業投融資額超9億元。

  金融“活水”灌溉科創“新苗”,離不開政策引導。聚焦科技企業融資痛點,天津率先啟動“科技—産業—金融”新循環試點,組織開展“百家機構、千億融資、服務萬戶企業”科技金融能力提升“百千萬”專項行動,實施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共同成長計劃,建立科技園區金融服務“主辦行”制度,單列50億元科技型支小再貸款優先額度,引導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服務。

  天津金融監管局局長趙宇龍説,“科技—産業—金融”新循環試點以來,天津建立了“四張清單”,即科技創新企業清單、金融機構産品清單、投資機構清單、差異化管理清單,引領金融機構緊密圍繞天津重點産業鏈,聚焦科技自立自強,搭建以天開園為核心的“1+N”試點輻射區,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津銀行機構累計向各類科創企業發放貸款餘額2431億元,信用貸款佔比51%;今年上半年,在津保險機構為科創企業提供保險保障3020億元。 

  在天津國際航運大廈,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工作人員上門為一航運協會人員介紹航運金融結算方案。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特色優勢如何育?  

  9月19日,滿載乘客的CZ3539航班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騰空而起,這是中國南方航空首架C919飛機投入商業運營,也是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租賃落地的首架C919飛機。

  作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自C919大飛機開始交付以來,東疆充分發揮在飛機租賃領域的優勢,與中國商飛營銷委建立合作工作機制,研究支持國産大飛機租賃的專項政策,為國産大飛機“飛起來”保駕護航。

  “未來三年內,東疆將投入專項資金,培育和吸引更多租賃公司參與國産大飛機租賃業務,推動國産大飛機‘飛’向全球航空市場。”東疆綜保區管委會主任李彩良説。截至目前,已有10家租賃公司通過東疆完成了超50架國産飛機(含ARJ21、C919)租賃交付。

  融資租賃是天津金創區的金質名片。截至今年6月末,天津市租賃公司資産總額近2.2萬億元,飛機、船舶、海工&&租賃和處置相關業務規模佔全國總量70%以上。

  錨定建設國際一流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這一目標,天津在租賃創新之路上始終步伐矯健。全國首單離岸發動機融資租賃業務、“天津資本”+“天津製造”的首艘出口租賃船舶……多個“首單”桂冠為天津租賃業注入創新活力。

  這些“首單”突破與天津持續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密不可分。以跨境金融為例,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提升外匯和跨境金融服務質效,改革紅利、開放紅利、制度紅利不斷顯現。

  “天津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出新招、出實招,9年來,已累計推出161個金融創新案例。下一步,天津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努力為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創造更多成果。”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劉惠傑説。

  市民走過位於天津解放北路80號的中國銀行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歷史資産如何“新”?  

  磚石鋪成的解放北路是天津的中心路段之一。1881年,英國滙豐銀行天津分行的興建拉開了各國在解放北路開設銀行的序幕。彼時,國際各大銀行雲集於此,並催生了中國本土金融業的快速成長。因此,解放北路素有“東方華爾街”之稱,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聚集地之一。

  坐落在解放北路的天津郵政博物館見證着當時的輝煌。展館內,玻璃櫃中的保險存單、業務單據等史料都跨越了百年歷史。“這是近代中國郵政儲金等金融業務的起點,也是‘東方華爾街’的發展縮影。”天津郵政博物館館長趙娜説。

  郵政博物館不遠處,就是中國人壽金融中心(天津),老建築與摩天大樓的交相輝映分外和諧。走進大廳,總長九米的巨幅油畫《百年金融街》引人注目。“這裡既是金融資源集聚中心,也是文化匯聚中心。”中國人壽金融中心(天津)總經理楊動説。

  天津市和平區委書記姚建軍介紹,天津市和平區素有“金融和平”功能定位之稱,金創區的標誌區之一——金融歷史文化區便坐落在此。近年來和平區通過加速資産盤活,推動金融機構向解放北路集聚,促進金融與文商旅融合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如今,和平區全區擁有各類金融機構550余家,金融産業佔區域經濟總量近1/3。

  去年底,天津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建設的方案》,提出未來5年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租賃整體資産規模達到2.7萬億元等設想。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天津又配套發布18條新舉措,真金白銀鼓勵創新發展。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全市金融業發展政策體系,增強金創區輻射帶動作用,為走深走實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天津金融力量。”劉惠傑説。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