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28日電 題:新能源車産量緣何增長逾1.5倍?——重慶力促汽車産業向“新”向“智”觀察
新華社記者黃興、劉羽佳、趙佳樂
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3000余台機器人協同作業,一派科技感滿滿的忙碌景象。工廠總經理曹楠説,工廠智能製造水平居行業前列,自動化率達50%以上,當前正處於滿産狀態。在這裡生産的問界M9,大定已突破14萬輛。
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生産場景。(受訪者供圖)
賽力斯紅火的産銷形勢,折射出重慶汽車産業蓬勃發展。重慶市經信委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8月,重慶汽車産量154萬輛,同比增長11%。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52.5萬輛,同比增長151.4%,增速高於全國122.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産量將突破100萬輛。
“重慶造”新能源汽車,何以高歌猛進?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重慶近年來規劃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政企協同發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條不斷完善、産品品質及品牌持續提升、供應鏈體系趨於穩固,汽車産業向“新”向“智”轉型取得成效。
整車企業發揮着龍頭牽引作用。迎着新能源、智能化浪潮,長安汽車、賽力斯等整車企業近年來持續加碼技術研發,推出深藍、阿維塔、問界等中高端品牌,一批中高端新能源車型上市熱銷。如長安汽車今年計劃全力推出8款全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力爭達成280萬輛總體銷量目標。
新能源汽車産業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等諸多新技術的交匯點,也是當前高新技術的應用載體。行業風起雲涌,跨界協同是大勢所趨。
一輛“重慶造”阿維塔車型行駛在道路上。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引入華為等ICT及互聯網企業“強援”,重慶力促整車龍頭企業與其在技術、産品渠道等方面開展全方位跨界協同,全面提升品牌價值。如由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汽車品牌阿維塔,集成了3家企業在整車製造、軟體科技和電池領域的優勢,旗下産品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
“對比往昔,重慶汽車産業已‘煥然一新’。”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當前“重慶造”新能源汽車在中高端市場的佔有率更大,品牌影響力更強,科技含量更高,産業生態更優。目前,重慶整車主力産品普遍達到L2級以上級別的輔助駕駛水平,一批車型具備L3級輔助駕駛技術水平,整體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上半年,重慶20萬元以上車型合計産量達29.4萬輛,同比增長132.4%,佔比較去年同期增加12.1%。
汽車産業轉型升級,離不開全鏈條協同發力。近年來,重慶持續推進“鏈式招商”,功率芯片、激光雷達等補短板項目落地,産業鏈條縱向垂直整合、橫向聚鏈成群。目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所有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重慶已實現全覆蓋。
走進位於兩江新區的未來(重慶)智能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車間,機械手臂井然有序傳送着産品……在這裡,平均60秒就有3&智能抬頭顯示器下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霍全介紹説,近年來,公司全面量産智能化汽車抬頭顯示總成及軟硬體産品,實現就近配套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重慶汽車産業集聚地的兩江新區,已匯聚智能網聯配套企業23家,涵蓋車規級芯片、毫米波雷達、車機系統等多個領域,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顯著提升。
錨定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重慶還持續推進産業向“智”而行,在自動駕駛試點示範方面先行先試,搶灘發展“新賽道”。永川區50余&&業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全城巡游“接單”,自主將乘客送達目的地;重慶高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內,自動駕駛接駁線路有序運行,“車路協同”默契配合……以應用場景建設為牽引,近年來,重慶着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測試示範及商業化進程。
向“新”向“智”,步履不停。作為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之一,重慶規劃到2026年打造覆蓋道路里程超5000公里、人口超1100萬、支撐服務車輛數超100萬的“車路雲一體化”標杆城市,將進一步搶佔行業發展先機,助力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