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8日電(記者胡潔菲)“不開心的時候,流淚不如流汗”“將生活調到燃脂頻道”“做一個‘耐撕’的人”……酷熱夏日,“躁”起來的不只是遠在巴黎的奧運健兒,還有活躍在攀岩館、滑板公園、街舞教室、滑雪場的運動愛好者們,以及這股熱浪背後不斷增長的體育産業。
“小眾”運動走向大眾,“上躥下滑”歡樂多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7月,&&上體育運動的搜索量較6月同期增長180%。此外,“攀岩館”搜索量同比增長62%,網球運動相關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172%,今年首登奧運會賽程的霹靂舞同樣增長迅猛,搜索量同比增長107.8%,相關筆記攻略數增長150%。
“隨着大家運動熱情不斷高漲,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小眾運動走向大眾,加上奧運會的影響,岩館非常火爆。”上海“攀岩主義”靜安店店長周金芳説,近幾個月平均每月客流量大概有1500至1600人,其中有約25%至30%是新客。
“相較於傳統的器械訓練,攀岩更有趣味,也能通過不同線路實現不同鍛煉目的,社交屬性也很強。”攀岩愛好者原源説,自從入門後,就愛上了這項運動。
“攀岩主義”岩館工作人員在指導兒童學員。新華社發
上海“ID單車”創始人倪佳則深感近些年的騎行熱催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她説,過去她代理的自行車品牌每月平均只能賣2&至3&,到了2023年迅速躥升到每月70&至80&,“一輛普通的休閒車,幾百元的也有,2000元至3000元的也有,專業的山地車大幾萬元也很正常,市場還是很大”。
“文具”先行,小小“裝備黨”串起長長産業鏈
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7月,&&羽毛球、檯球銷售額同比增速均突破三位數,增勢迅猛;排球消費同比增速超六成,籃球、網球等球類器材和裝備也有一定程度增長。
“小時候喜歡攢筆記本、橡皮、樂高,長大了喜歡攢各類羽毛球拍、頭盔,甚至是自行車腳踏板等零配件。”提及自己“裝備黨”的屬性,戶外運動愛好者馮哲笑着説,自己“買買買”也是在為經濟作貢獻。
如今,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運動的安全和效率,也帶動專業體育設備産業的發展,不少運動都衍生出很長的周邊産業鏈。
比如,徒步領域,除了基礎的功能性衣物,還要有背負系統的徒步包、頭燈、手杖、防水襪、便攜凈水設備等;騎行領域,一輛自行車的配件可能達上百種,除了傳統的手把、踏板,還衍生出折疊車箱、拖挂車等,甚至是創造了一個新職業——“飛艇師”。
涉及騎行運動的産品。新華社記者 胡潔菲 攝
何為“飛艇師”?倪佳介紹,這主要來源於英文單詞fitting,“騎行熱下,越來越多人希望騎得安全、暢快,‘飛艇師’就是通過監測騎行者的身體指標,為他們調整車輛的各項參數,讓騎行變成‘量身定制’,避免不正常發力帶來肌肉代償和其他損傷。”
今年5月,專注於“飛艇”服務的“ID單車”在浦東後灘開業,他們斥資幾十萬元從意大利購置了一台專業設備,作為人力的補充,實現更加科學、高效地採集數據。目前,門店採取預約制,平均每天要接待5至6撥客人。
“我們同時跟上海市自行車隊的一些退役運動員合作,讓他們在退役後有更多元的職業選擇,能繼續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倪佳説,騎行是個大賽道,作為從業者,希望每一個環節都能創造更多價值。
用戶在“ID單車”店內體驗飛艇。新華社記者 胡潔菲 攝
“山系穿搭”走紅,時尚的風“吹”到戶外圈
4日下午兩點,氣溫接近40攝氏度,在上海比斯特購物小鎮的始祖鳥品牌店外仍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門店限流,一個服務員只接待一撥客人,進去就給礦泉水,蠻像一些奢侈品品牌的。”正在門口排隊的周女士説,她此番是要買一件明星同款的皮膚衣。
近年來,戶外運動不斷走熱,“山系穿搭”走紅,也為戶外服飾品牌營收增長貢獻強勁動能。
戶外徒步吸引大量愛好者。新華社記者 胡潔菲 攝
數據顯示,瑞典戶外品牌攀山鼠2023年在中國實現營收11733萬元,同比增長188%。旗下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等知名品牌,亞瑪芬體育今年一季度大中華區品牌直營渠道收入增長達51%。
越來越多國際品牌也在加快中國市場的投資步伐。今年,加拿大高端越野跑鞋品牌norda與本土零售商滔博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日本國民戶外品牌Montbell(美山)也在上海連開兩家實體門店,還開放了對中國消費者的“海淘”直郵。
業內人士稱,賽事經濟、體育裝備經濟和戶外運動經濟彰顯出體育消費的勃興,隨着專業運動走向大眾,吸引多層次、多主體的愛好者,體育産業將呈現有顏值、有産值,也有價值的發展屬性。(視頻記者:李海偉;實習生:王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