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是百姓的養老錢,關係10.7億參保人的根本利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相關部門正在持續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大力推動“跨省通辦”“一網通辦”。
重復參保能否退?社保卡過期如何辦?跨類別轉繳划算嗎?根據國家政務服務&&投訴建議欄目等渠道的百姓反映,新華社“民生直通車”欄目記者近日分赴河南、黑龍江、河北、吉林、上海等地深入採訪調研。
重復參保:如何領取養老金?
【百姓反映】河南西平縣譚店鄉的村民姬先生,一直在老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到上海務工後又由企業為其繳納了職工養老保險。
2023年1月,即將到達60歲退休年齡的姬先生,接到村委會統一辦理養老金申領的通知,就找親戚代辦了手續。考慮到自己在上海也繳了10年職工養老保險,上海的養老金更高,姬先生就想繼續在上海繳費,累計滿15年後,再在上海申領養老金。
本來,像姬先生這樣超過退休年齡的外來務工人員很難在上海單位繼續繳費。2023年5月,上海施行了新政策,放寬了靈活就業人員繳費的戶籍限制,所以他認為可以通過靈活就業繼續在上海繳費。
今年2月,姬先生向上海社保經辦機構申請延長繳費,卻被告知得退掉河南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後,才能繼續繳納上海的職工養老保險。河南社保經辦機構又説退保沒有法律依據,不能辦。
“兩邊都在講各自的理。我不想白繳10年職工養老保險,能重新選擇在上海退休嗎?”姬先生説。
【記者調查】上海人社部門告訴記者,姬先生已經在河南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已領取養老金的人員,無法在另一地繼續繳納社保。
那麼,可以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掉嗎?河南西平縣人社部門&&,依據人社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經辦規程》第37條規定,姬先生不符合退保的條件。
據記者了解,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近兩年來,各地相繼放開了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的戶籍限制,使得像姬先生這樣的務工人員,能有機會在大城市領到退休金。但如何操作、能否實現,成為當前部分務工人員面臨的養老金辦理新問題。
【政府回應】河南省人社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處二級調研員馬強介紹,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省有3000多萬人在外務工。根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重復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申請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銜接手續。不符合按月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條件,又不願申請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的,也可以按照職工養老保險規定,延長繳費後,再申請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
但像姬先生這樣已經領取養老金的超齡人員,是否可以在務工城市延繳職工養老保險?記者了解到,國家暫無明文規定,各地做法也尺度不一。而隨着記者採訪深入,事情也發生了新變化。
因沒有按時進行資格認證,今年5月,姬先生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被停發。11日,姬先生向上海社保經辦機構再次提交申請。上海人社部門&&,只要姬先生在河南不再領取養老金,核實後,將為其辦理延長繳費手續。
【記者點評】養老金是社會保障的基石。在哪領取、按照何種方式領取,直接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這一案例表明,在群眾辦理養老金待遇領取時,相關部門應加大及時必要的政策告知,讓群眾有機會作出更明晰的選擇。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一些群眾重復參保的情況頻繁發生,而相關業務操作仍存在模糊地帶。遵循我國社保制度的基本原則,養老金政策體現“權利和義務對等”“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希望接下來明確實施細則,化解重復參保之憂,讓務工人員有更多獲得感。
社保卡:異地換卡難咋解決?
【百姓反映】74歲的吉林退休人員於先生隨子女長期在北京居住。2023年11月,於先生收到吉林省松原市人社局發來的短信,通知其社保卡將於2024年1月到期,必須更換為第三代社保卡,否則將影響使用。經諮詢,松原市人社部門告知於先生可以網上異地辦理。但老人在登錄相關&&辦理時,被要求先去線下銀行辦理挂失。
於先生問,換卡能不能再簡單些,真正實現“一次辦”“一網辦”?
【記者調查】社保卡到期辦理,也是群眾反映的一個熱點。記者從吉林省人社廳了解到,像於先生這樣因為社保卡到期需要換卡的群眾,2024年吉林省預計有71.4萬人。照此推算,2024年全國到期二代卡至少有數千萬張。
吉林省人社廳信息中心副主任易萍介紹,對即將到期社保卡會提前發短信通知。吉林的社保卡發卡行如果是工行、建行、郵儲銀行,可以跨省在國家政務服務&&、電子社保卡APP和小程序等多個渠道進行網上申請補換,人社部門將把新卡寄遞給用戶。如果發卡行是其他銀行,目前暫不支持網上申辦。
“鋻於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在省外居住或工作,人社部門會同銀行調整了政策,保障社保卡到期後一段時間內仍可正常使用。”易萍補充説,對長期異地居住、無法網上或者回參保地辦理的特殊群體,可撥打吉林省12333服務電話,由人社部門進行線下手工辦理。
【政府回應】人社部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社保卡是辦事憑證,同時加載了金融功能。出於安全性考慮,在線上申請補換前,持卡人需要先到銀行線下網點櫃&進行挂失,再申請補換,目前暫時還無法完全線上辦理。
於先生的期待正是人社部門未來努力的方向。去年以來,為了讓群眾真正實現更換社保卡 “掌上辦”“一次辦”,部分省份進行了有益探索,但能否據此複製推廣到全國,相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除持續加強政策宣傳和經辦服務外,下一步,人社部門將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最大程度優化業務流程、方便群眾換卡。
【記者點評】第三代社保卡除支持跨省領取養老金、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外,還加載了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功能。換卡涉及億萬群眾利益,要加大對換發政策的宣傳,同時兼顧安全和便捷,不斷優化服務方式,打通銀行間的堵點,讓群眾知途徑、少跑路、多受益。
城鄉居保:轉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划算嗎?
【百姓反映】今年50歲的焦先生是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的一名貨車司機,每月收入七八千元。他過去每年繳納幾百元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自2022年起,為“退休”考慮,他開始按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最高檔——每年8000元進行繳費,但又擔心不如繳納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未來拿到的養老金多。可以轉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嗎?這兩種保險咋轉接?
【記者調查】行唐縣社保中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股股長李芬香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養老保險總體原則是繳得多、拿得就多。想要多領養老金,可以改為參加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但繳費標準較高,且繳費年限需重新開始計算。”李芬香説,按照2023年行唐縣的參保標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最低繳費為每月745.33元,即年繳費約8944元,高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高檔的年繳費額8000元。
據介紹,隨着城鄉人口流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像焦先生一樣,申請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為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訴求日益增多。據河北省人社廳統計,2023年該省辦理這一業務的達4.6萬人。
具體如何操作?行唐縣社保中心業務受理股股長周澤&&,參保人先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封存業務,然後憑身份證或社保卡辦理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滿足領取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待遇時,參保人此前繳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可以申請轉到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政府回應】行唐縣人社局局長王佔勇提示,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允許一次性補繳不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不能補繳,如到退休年齡累計繳費不滿15年,需向後延續繳費滿15年後才可辦理待遇領取。
以焦先生為例,假如他今年開始改為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那麼最快也要到65歲才能領取養老金。所以,參保人如果想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最好在45歲前辦理,這樣到退休年齡就能按時拿到養老金。
【記者點評】養老保險本質上是參保人互助共濟的一項制度,“眾人拾柴火焰高”。應提高政策的吸引力、知曉率,為群眾算好“明白賬”“長遠賬”,讓更多人了解、信任和支持基本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重復繳費:多繳的錢怎麼退?
【百姓反映】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市民張女士反映,她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養老保險與入職單位繳納養老保險並行數月,想知道重復繳納的金額能否退?
【記者調查】據記者了解,張女士此前按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在七台河市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並通過銀行按月扣繳。2021年8月,張女士在七台河市勃利縣入職新單位,但忘了及時到銀行取消自動扣費。社保經辦部門在為其辦理新單位的參保時,也沒發現張女士原有繳費情況,最終導致張女士8月至12月重復扣款。
出現這樣的問題,責任到底是在個人、銀行,還是社保經辦部門?
根據我國的社會保險法,一個人在同一省份同一時間段內只能參加一份社會保險,即擁有一個社保賬戶。按照目前的社保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整合水平,如果已經有賬戶,那麼在本省內通常難以再次開戶。
黑龍江省社保中心養老保險待遇一處處長馬振良介紹,由於當時七台河市的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各類養老保險數據尚未打通,因此社保經辦部門難以發現參保人已有繳費情況,又為她建立了一個新的養老保險賬戶。
“經過這幾年大力推進信息系統建設,目前全省社保數據已實現聯網,各險種信息都能實時調取,將大大避免重復參保的發生。”馬振良介紹。
那麼,對於已經發生的重復繳費,到底怎麼解決?
【政府回應】馬振良&&,像張女士這樣的情況,可以視為“錯收”“誤收”。
根據2021年黑龍江省人社廳《關於退還企業在職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多繳納養老保險費有關問題的答覆意見》,對經認定的重復繳納的養老保險,可以進行全額退費。
記者發稿時最新獲悉,七台河市將為張女士辦理全額退款。同時,黑龍江省準備開展全省養老保險重復繳費的清退工作,通過加強對各地市的業務指導,將參保人員因未及時取消銀行自動扣費協議産生的重復繳費,全額退還參保人員。
【記者點評】黑龍江人社部門及時回應民生關切,用改革辦法破解百姓急難愁盼,為這樣的暖心之舉點讚。百姓的操心事,也是深化養老保險事業改革的着力點。期待各地能拿出更多舉措,進一步建設好、使用好社會保險這張網,推動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促進養老保險制度更公平更可持續,讓人民群眾更好實現“老有所養”。
監製:陳芳
記者:姜琳、王秋韻、高亢、翟濯、張玥、王昆、陳旭、李雙溪、周蕊
編輯:趙超、林紅梅、王秋韻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