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連5月22日電 題:全面振興“跳高隊”的大連之躍
新華網記者蔡擁軍、王炳坤、郭翔、張博群
五月的大連,碧海流雲,萬物生長。
英歌石科學城,一座座實驗室大樓拔地而起,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進入交付“倒計時”;長興島上,潔凈能源和精細化工中試基地陸續投用,眾多高端化工項目排隊待入;港東五街,憑藉碧海藍天的優美環境和巨輪穿行的奇美景觀火爆“出圈”,每天游人如織。
展開大連振興發展的畫卷,滿眼新“綠”,活力十足。今年是遼寧省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作為東北地區經濟總量最大城市,大連市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創新,以綠色發展搶抓時代機遇,以深化改革激活發展動能,責無旁貸地扛起東北全面振興“跳高隊”的重任。
今天,大連以高質量發展為“航標”,正奮力駛向“深藍”。
牽住創新“牛鼻子” 下好産業“先手棋”
前不久,總投資120億元的鼎際得石化新材料項目在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破土動工。“我們的産品力爭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部分進口替代。”遼寧鼎際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慶富説,一期項目預計明年9月投産,二期項目計劃於2027年投産,投産後預計年營業收入超過110億元。
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也是東北振興之基。大連作為老工業基地和科創高地,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以及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堅實的創新基礎。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領下,大連瞄準建設實體經濟發達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
——聚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大連灣畔,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裏,重達數百噸的大型船用曲軸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加工。大型船用曲軸是船用柴油機的核心部件,被稱為“巨輪之芯”,具有技術要求高、製造難度大的特點,曾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公司‘十年磨一劍’,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如今産品已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打入海外市場。”公司副總經理郎雪剛介紹,去年以來,公司始終處於滿負荷生産狀態。
依託厚重的産業和科創基礎,大連市加強重大創新&&建設,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步伐,持續推出新的“國之重器”。過去一年,大連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3.1%。同時,科技創新成果也是捷報頻傳:遼寧省首顆衛星“大連1號”成功發射,大連機車所與瓦軸集團聯合研發的高鐵軸承上車運行,大連重工研製的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驅型海上風電高端球鐵鑄件裝機下線……
——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培育壯大新興産業。
初夏時節,位於大連高新區的大連宗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內異常忙碌,一批批機場目視助航設備從這裡出口南美、非洲等地。作為這一智能製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公司投建的新研發基地即將投入使用。公司董事長張大力説,企業在同行業中保持領先一代的技術代差,這一優勢在新研發基地投入使用後或將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大連梯次培育、接力扶持在各個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去年,大連市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累計達到81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9家,累計達到435家;累計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17家,形成新興産業千帆競發、百花爭艷之勢。
——夯實“産學研”合作根基,打造“黃金通道”。
擁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大連市聚焦産業需求,打造常態化“産學研”交流對接&&,強化産業園區功能定位,促進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有機銜接,全力打造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的“黃金通道”。
中科催化新技術(大連)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産品——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烴催化劑,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團隊自主研發。“我們公司因科技成果轉化而成立,將在‘産學研’合作上繼續深化。”公司總經理王亮説,今年3月,公司申報的遼寧省低碳化學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獲批,成為長興島上第二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公司各裝置滿負荷生産,正在推進總投資約3.9億元的二期項目。”
聚力産業綠色化 錨定綠色産業化
地處黃渤海之濱的大連三面環海,擁有2211公里海岸線,碧海藍天、青山盈翠。近年來,大連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為指引,緊扣傳統産業綠色化轉型發展、潔凈能源産業提檔升級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目的地,在高質量發展中逐“綠”而行。
——傳統産業“綠”起來。
在恒力大連長興島産業園內,規模宏大的石化廠區乾淨整潔,生産廢水注入環境監測池,數百條錦鯉暢游其中。“煉化一體化項目最初設計要幾十根煙囪,但經優化設計、創新整合煙氣排放系統,最後壓縮為7根高煙囪,在達標排放的同時,更有利於煙氣消散。”恒力石化(大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錦説。
作為老工業基地,綠色低碳發展既是轉型挑戰,更是發展機遇。大連持續加快推動傳統産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去年,大連市新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個,新獲評國家級綠色製造工廠15家,累計達到33家。
——潔凈能源“躍”起來。
距離大連莊河市海岸線20多公里的黃海海域,300多座高約百米的“大風車”聳立在藍天碧海間,巨大的風電機組葉片不停轉動。莊河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吳靜介紹,莊河已有4個海上風電項目並網運行,年發電量可達27.3億千瓦時。
瞄準低碳、綠色發展帶來的産業機遇,大連聚焦氫能、風能等潔凈能源,通過延伸産業鏈條帶動一批潔凈能源研發、生産及裝備製造企業聚集,讓新的産業賽道一躍而起。以氫能産業為例,大連在氫氣製備、儲運、燃料電池及氫能應用領域,集聚了超過50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已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産業鏈。
“企業已經完成多款氫燃料電池産品的研製及認證,同時開始在氫燃料電池電站等多個領域開展示範應用。”國創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福江説,其在大連金普新區的研發基地正在安裝設備,即將投入使用。
——碧海藍天“火”起來。
一片湛藍的海面上,一艘大型客輪緩緩駛過。站在道路高處遠眺,乾淨的街道、高聳的樓宇、晴朗的天空、靜謐的大海、優雅的船舶,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明媚的唯美畫面。今年入春以來,大連港東五街火熱“出圈”。“海鷗、大海、騎警,所有浪漫的元素都在這一刻呈現出來,這一次真的體會到了大連的浪漫。”來自北京的游客宋麗説。
綠水青山,生金産銀,大連兼收“顏值”與“産值”的背後,是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截至去年,大連市連續6年每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300天,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9.1%,45條入海河流水質達標率100%。
當前,大連正努力將綠色低碳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水潤大連”“綠滿大連”工程,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譜寫開放新篇章 優化營商“強磁場”
3月10日,迎着黃海的一輪朝陽,美國荷美郵輪公司“翠德丹”號郵輪緩緩駛入大連港國際郵輪中心碼頭。這是自去年9月我國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以來,東北城市到訪的首艘國際郵輪。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2013名游客和工作人員,開始了對這座海濱城市的觀光游覽。
海關、邊檢快速核驗身份,讓游客離船入港;39輛統一顏色、款式的大巴車搭乘游客,行駛於大街小巷;近百名英語導游一路陪同,介紹城市景點、文化……儘管游客僅停留一個白天,大連市還是設計了5條精品線路,用包容開放的心態讓外國游客看到最美風景、體驗風土民情。
進出口規模約佔東北三省的40%,改革開放後落戶中國第一家日資獨資企業、設立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124家世界500強企業累計投資288個項目……作為東北地區向海延伸的前沿,開放基因成為大連的鮮明特色。
在大連金普新區,全球知名軸承企業斯凱孚集團投資16億元建設新工廠。這座新工廠將成為斯凱孚集團在全球綠色智能製造樣板工廠。此外,公司還將在大連建設研發中心,推動設計、試驗等本地化研發能力。
大連港汽車碼頭,數以千計的嶄新商品車整齊排放在停車場上。“車頭朝向大海的是準備運往海外和華東、華南地區的。”遼寧港口集團大連汽車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金兆星介紹,作為東北地區商品車外貿進出口基本港,大連口岸去年出口汽車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143%,創歷史新高。
高水平開放離不開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前不久推出人才&&境“白名單+綠色通道”制度,進入“白名單”的3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享受24小時&&境證件辦理和諮詢服務綠色通道。
前不久,《大連市2024年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方案》&&。大連市數據局(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王昕巍&&,這是大連的營商環境5.0升級版,聚焦加強惠企政策供給、加強生産要素保障、加強法治維權建設、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升政府監管水平等重點內容,共推出了五大方面23項60條具體措施。
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樓一樓,“企業之家”的牌子格外醒目。企業的人來到這裡,不用挨個辦公室找人,相關局辦的工作人員來到“企業之家”,高效解決企業問題。遼寧鼎際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瑛説:“我們在這裡有賓至如歸的體驗。”
策劃:儲學軍、金風、車玉明
監製:李志暉
執行:徐揚、蔡擁軍、王炳坤、萬方
統籌:關溪涓
文字記者:郭翔、張博群
海報:劉烜碩
編輯:曹瀅、劉舒、趙健彤、黃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