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埃及外匯形勢迎“變”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14 15:26:35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埃及外匯形勢迎“變”局

字體:

  新華社開羅3月13日電 題:埃及外匯形勢迎“變”局

  新華社記者張健 姚兵 陳夢陽

  距埃及中央銀行允許匯率自由浮動已過去一週。連日來,埃鎊官方匯率穩定在49埃鎊兌換1美元附近。與一個月前埃鎊在官方市場和平行市場之間價差有一倍以上不同,現在兩者之間價差基本抹平,外匯市場也相對平靜。

  分析人士指出,外匯短缺是近來埃及經濟形勢惡化的一大因素,埃及政府近期推出的上調利率、取消匯率浮動範圍限制等一系列舉措短期內有一定效果,但未來仍需加強出口製造業,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高通脹危及埃鎊幣值

  埃及經濟嚴重依賴外匯。長期對外貿易逆差導致埃及外匯儲備“底子薄”。過去幾年,新冠疫情衝擊旅游業收入,烏克蘭危機升級令埃及進口小麥支出大幅增加,埃及經濟受到重創。加上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埃及外匯儲備再受衝擊,外匯短缺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瓶頸。

  3月6日,一名男子走出埃及開羅的一家貨幣兌換點。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由於缺乏外匯儲備,除居民生活必需品外,大量商品進口受到嚴格限制,造成埃及國內市場供應不足,進而導致物價大幅上漲。自2022年開始,埃及通貨膨脹率快速上漲後居高不下。據埃及中央公眾動員和統計局數據,2023年埃及平均通脹率在30%以上,今年2月通脹率達35.7%。

  高通脹對民眾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一名埃及婦女抱怨説:“對於一家人來説,每月外出就餐一次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隨着餐廳價格上漲,外出就餐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奢侈。”

  埃及央行近日發布報告説:“通脹居高不下引發的避險情緒進一步加速平行市場上埃鎊貶值。國內商品供應不足又導致持續的通脹壓力。”

  與此同時,地區局勢動蕩加劇了埃及經濟困局。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埃及外匯市場再次受到衝擊。平行市場上,埃鎊匯率屢創新低。

  此外,巴以衝突影響外溢,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紅海船隻以及美英打擊胡塞武裝目標,迫使大量原本通行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改道繞行,作為埃及另一重要外匯來源的蘇伊士運河收入近乎腰斬。

  開新源穩定貨幣金融

  為了緩解埃及外匯短缺壓力,海灣阿拉伯國家一直通過在埃及央行存款的方式提供外匯支持。埃及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阿拉伯國家存款佔該行351億美元國際儲備的42.59%。

  埃及政府也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埃及政府去年宣布,計劃通過逐步擴大出售國有企業股份規模、實施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激勵措施,以及依靠蘇伊士運河收入、僑匯和大宗商品出口收入等方式,到2026年創匯1910億美元。

  這是3月6日在埃及開羅拍攝的美元紙幣與埃及鎊紙幣。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今年2月,埃及和阿聯酋達成外國直接投資協議,為埃及帶來外匯“及時雨”。埃及總理馬德布利説,協議實施後將在兩個月內為埃及經濟注入35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

  北京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睿恆認為,這次阿聯酋對埃及的投資是兩國之間相向而行的結果,説明阿聯酋對埃及市場重要地位的認可,以及對其帶來中長期經濟回報的期許。

  在收到首批投資款後數日,埃及央行將利率上調600個基點,並&&允許匯率由市場決定,以確保向靈活的通脹目標平穩過渡。允許匯率自由浮動當天,埃鎊官方匯率從不到31埃鎊兌1美元下跌到49埃鎊兌1美元,與平行市場價差近乎消失。

  “這些措施旨在降低通脹、抑制物價上漲,直到通脹率降至埃及央行設定的目標。另一個目標是統一和穩定埃鎊匯率,以反映其在埃及經濟中的真實價值。”埃及議會計劃和預算委員會主席法赫裏·菲基對新華社記者&&。

  促發展推動信心恢復

  近日,埃及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達成一項融資協議,後者向埃及提供貸款的規模從最初的30億美元增加至80億美元。此外,世界銀行等其他國際機構也將向埃及提供低利率貸款,為埃及實現貨幣穩定提供支持。

  這是3月6日在埃及開羅拍攝的埃及中央銀行。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埃及官方《金字塔報》近日報道説,截至1月底,埃及外匯儲備總額為265億美元。埃及總統塞西&&,目前大約有450億至500億美元現金流可用於支持外匯市場。

  專家&&,埃及政府如今的關注點已經由解決外匯短缺問題,轉變為如何充分利用外匯實現經濟調控目標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埃及央行行長哈桑·阿卜杜拉説,埃及開始在港口釋放積壓商品,預計將有助於降低埃及通貨膨脹水平。埃及銀行董事長、埃及銀行聯合會主席穆罕默德·埃特雷比&&,外資涌入埃及銀行業是積極跡象,意味着市場對埃及經濟的信心迅速恢復。

  菲基認為,為確保短期內不再出現外匯短缺和高通脹,埃及政府需要促進出口製造業的發展以增加外匯流入,並提升私營部門在經濟中的作用。(參與記者:宋元鈺)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