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繪就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22 07:59: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號文件,繪就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

字體: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糧食安全、鄉村産業、農民增收等提出系列舉措——

  一號文件,繪就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一號文件連連看①)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布,對202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十二個中央一號文件。圍繞這份文件,本報自今日起推出“一號文件連連看”系列報道,聚焦糧食增産、鄉村産業發展、“誰來種地”、農民增收等熱點話題,與讀者一起打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裏的惠農政策“大禮包”。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怎麼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路線圖”。

  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到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再到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農民增收舉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着眼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三農”工作重點抓什麼、怎麼抓,力求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穩面積、增單産兩手發力

  糧食安全是中央一號文件多年來的高頻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的“兩個確保”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何如此重視?

  “近幾年,面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嚴峻、國內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等多重挑戰,我們把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千方百計促生産、奪豐收。”中央農辦副主任祝衛東説。

  看成效,2023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看態勢,中國糧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

  具體怎麼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穩面積、增單産兩手發力的導向,提出確保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

  穩面積,就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85億畝,比上年增加954.6萬畝,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57億畝,比上年增加345.1萬畝。今年,國家明確要確保全國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

  “這關鍵是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兩個積極性。”祝衛東説,今年將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防止谷賤傷農。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玉米大豆生産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範圍,讓農民種糧有錢掙。同時,加大對産糧大縣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産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讓地方抓糧不吃虧、有動力。

  單産提升是主攻方向。農業專家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糧食面積已處於歷史高位,耕地和水資源約束越來越緊,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産量的空間十分有限,産能提升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單産。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把糧食增産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産上。實施糧食單産提升工程,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其中,在種子上,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形成突破性進展;在耕地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和質量,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推動實現“三個提升”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也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重點,這包括“三個提升”。

  一是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産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數據顯示,鄉村産業加快發展,去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企業超過9萬家,農産品電商銷售額超過7300億元,鄉村休閒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30億人次。

  “各地發展鄉村産業有了較好基礎,但主體不強、鏈條短、帶動能力弱、同質化等問題仍較突出。”祝衛東説,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産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並舉、産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産業。

  根據文件,今年將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推進鄉村旅游集聚區(村)建設,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閒露營等新業態;推進農産品生産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促進就近就地轉化增值,支持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主産區建設加工産業園;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布局建設縣域産地公共冷鏈物流設施。

  二是提升鄉村建設水平。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斌&&,自2020年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正式提出以來,中國鄉村建設的制度框架不斷完善,短板弱項加快補齊。硬化路、動力電、4G網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客車、通郵車,截至去年底衞生廁所普及率達73%,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

  “今年將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祝衛東説,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地理條件不同,要因地制宜推進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農村改廁,探索農戶自願按標準改廁、政府驗收合格後補助到戶的獎補模式,不能搞成政府大包大攬;針對農村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的情況,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個別地方在鄉村建設中出現搞花架子、搞“一刀切”的現象,要堅決予以整治。

  三是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現階段我國鄉村正在發生重大變遷,包括人口總量和結構、生産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傳統鄉土秩序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這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介紹,今年將持續推進基層減負,優化各類涉農督查檢查考核。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強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

  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腰包鼓不鼓,農民很關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韓文秀&&,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過去一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實際增長7.6%,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高2.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比縮小到2.39:1。今年提出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目的就是鞏固農民持續增收勢頭,促進共同富裕。

  從構成看,農民收入包括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産性收入等。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1/3左右,搞好家庭經營是農民增收的重頭戲。

  圍繞挖掘産業經營增收潛力,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産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強化産業發展聯農帶農,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挂鉤機制。

  “小農戶家庭經營仍是中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全國小農戶數量佔到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秧分説,應鼓勵因地制宜合理選擇聯農帶農方式,確保農民能獲利、多得利,支持培育壯大聯農帶農主體,提升聯農帶農能力。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認為,應把突破小農戶增收難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進一步拓展農業生産邊界。據相關測算,實行全環節農業生産託管服務小農戶,一般可提質增收約15%至20%。

  圍繞工資性收入,文件明確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健全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機制,培育壯大勞務品牌。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繼續擴大勞務報酬規模。

  “當前,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仍面臨一定壓力。”金文成説,還需要靠充分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積極發展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在鄉村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加大外出務工農民就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

  祝衛東&&,強化農民增收,還將拓展轉移性收入,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強涉農資金項目監管,嚴厲查處套取、騙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把給農民的各項補助補貼補到位。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房屋、“四荒地”等資源資産,創造條件多渠道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記者 邱海峰)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