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暢外聯中構築“一盤棋”開放新格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17 10:03:1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內暢外聯中構築“一盤棋”開放新格局

字體:

  在內暢外聯中構築“一盤棋”開放新格局

  重慶推動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紀實

  2月10日零時10分,一聲汽笛劃破大年夜的寧靜,龍年首趟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從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魚嘴站緩緩駛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數據顯示,春節假期重慶共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中老、中越班列53列,開行量創歷年同期新高。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條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雲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

  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愈發重要——6年多來已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對內帶動西部開放發展,對外為共建國家創造發展新機遇,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肩負重要使命的重慶,正在凝聚沿線省區市合力,拓展通道網絡,壯大通道經濟,推動高水平共建通江達海、內暢外聯的西部陸海新通道。

  創新合作機制:“一盤棋”凝聚建設合力

  “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正式增資擴股!”

  前不久,在重慶舉行的陸海新通道經濟發展論壇上,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區域綜合運營&&——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迎來又一里程碑時刻。

  四川、西藏、內蒙古、廣東湛江、湖南懷化的代表企業正式加入共建陸海新通道有限公司,共建省區市從6個增加至11個,註冊資本金由1.6億元增至4億元以上,運營組織能力再上新&階。

  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不斷壯大,背後是重慶推動建立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合作共建機制。

  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標誌着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並賦予重慶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重要職責。

  西部陸海新通道涉及省區市眾多,是單打獨鬥,還是合作共建?重慶堅定選擇了後者。

  “只有推動通道沿線省區市形成‘一盤棋’,才能有效避免各省區市間的同質化競爭,凝聚成推動通道建設的強勁合力。”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説。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2019年10月,重慶推動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及廣東湛江在渝簽署《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形成“13+1”合作共建機制。

  2022年7月,湖南懷化正式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建成員之一,標誌着通道形成“13+2”合作共建機制。

  2023年11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審議《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13+N”省際協同推動實施方案》,標誌着合作共建機制的進一步拓展。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一盤棋”合作共建機制,有力推動沿線省區市在新通道上避開了同質化競爭——

  以“13+2”機制為基礎,重慶與廣西合作牽頭,會同沿線省區市建立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並成立重慶、貴州、甘肅、寧夏、新疆、湖南等區域子公司,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推進通道建設。

  在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可實時查詢沿線各地鐵路、港口等實時信息,並能對沿線省區市的貨源、車板、船期等進行調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各條線路基本杜絕低價攬貨、爭搶貨源等同質化競爭亂象。

  “一盤棋”合作共建機制,有力推動沿線省區市間協作更加順暢——

  重慶巴南區與四川天府新區聯手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成渝運輸&&,合力開行多條新跨境線路,共享品牌、車輛、服務網絡以及境內外的分撥集散點,助推2023年川渝兩地跨境公路班車運輸集裝箱量和貨值分別同比增長35%和198%。

  “一盤棋”合作共建機制,有力推動通道運營質量持續提升——

  沿線省區市合作開展政策創新,通道運營效率、成本不斷優化,比如重慶牽頭沿線省區市組建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已為沿線上百家企業提供金融供需對接服務;重慶推出“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多式聯運境內鐵路運費扣減”政策,並複製推廣到沿線省區市,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

  “事實證明,以‘一盤棋’思路創新合作共建機制,牽住了跨區域合作的‘牛鼻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李敬説。

  擴大“朋友圈”:加速拓展通道覆蓋面

  2023年12月29日,西部陸海新通道再添一條新線路。

  當天上午,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泰跨境鐵路班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首發,沿中老鐵路開行,5天后到達泰國瑪達普站。

  “這是重慶與泰國之間首趟全程採用鐵路運輸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貨運班列。”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渝培説,重慶與泰國物流時間比傳統海運縮短近20天,成本降低20%以上。

  重慶市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工作推進大會提出,要着力構建高水平互聯互通網絡,提升綜合立體交通內暢外聯水平。近年來,重慶努力擴大西部陸海新通道“朋友圈”,將物流網絡加快向全球拓展。

  2019年4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至印度尼西亞專列、印度專列先後首發;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成渝-老撾萬象)班列首發;2022年4月,長江—中南半島國際聯運班列從重慶果園港首發,開闢出長江港口至緬甸仰光並聯通印度洋的新線路……

  “在重慶帶動下,僅近兩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就已拓展出100余條物流新線路,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新晉目的地。”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説。

  以老撾為例,以前老撾的産品大多要先運抵泰國、越南等國港口,後經海運抵達東部沿海地區,再經長江運至重慶,耗時過長、成本過高。中老鐵路開通後,重慶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班列,物流時間縮短20多天,成本也大幅降低。

  如今,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老撾的大米、啤酒、咖啡、木炭以更快捷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重慶的汽車、摩托車等産品也借這趟班列遠銷東南亞。

  重慶與老撾的交流因此更加緊密。2022年7月,老撾組織代表團來渝,開展了一系列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重點的活動,包括舉辦中國(重慶)-老撾經貿合作交流會,為中國進出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陸海新通道老撾有限公司等項目揭牌等。

  2023年6月19日,老撾人革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率老撾代表團來渝考察調研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希望更好發揮老中鐵路作用,在物流、貿易、産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連點成線,織線成網。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數據顯示,通道開行之初僅有一條物流線路——重慶至廣西欽州港國際鐵海聯運線路,如今已有鐵海聯運班列、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班車三種物流形態,截至2023年底已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86個港口。

  “通道已從最初一條孤立的‘線段’,發展成為一張密集的互聯互通網絡。”楊琳説,在重慶和沿線省區市的攜手推動下,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向全球加速延伸。

  提升開放能級: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中國(重慶)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區域合作交流會分別在老撾、泰國、馬來西亞舉行,同時展出的“陸海優品”也引發各方關注。

  “陸海優品”是由重慶牽頭,挖掘沿線省區市開放潛能,研發出的適合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的産品,目前已涵蓋重慶火鍋底料、廣西果幹、寧夏枸杞原漿和紅酒、新疆堅果等沿線省區市的特色産品。

  “這些産品曾因物流難題而與國際市場無緣,如今沿着快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源源不斷走向世界,有的已成為當地新的外貿增長點。”王渝培説。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

  依託新通道,重慶正在着力壯大通道經濟,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提高通道産業能級,推進外貿轉型發展。如今,在重慶的牽頭推動下,西部陸海新通道有效破解西部地區物流難題,也為共建國家創造發展新機遇。

  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推動西部地區深度融入全球産業格局——

  賽力斯集團在印尼開設的整車工廠,一度因零部件物流周期過長而難以提高産品市場競爭力,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支持下,難題迎刃而解。

  集團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利穎説:“如今,集團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出口零部件,物流時間節約10余天,印度尼西亞工廠已成功實現本地化生産,産品贏得東南亞市場青睞,最大年産能達5萬輛。”

  在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同時,重慶正加快培育壯大物流市場主體,探索將通道“流量”優勢轉化為地區産業的“存量”優勢。以渝北區為例,當地以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抓手,引進川航物流重慶分公司,新增貨運航線開展航空貨運分撥集散業務,並爭取海航貨運項目落地,2023年完成投資近5億元。

  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推動沿線省區市進一步實現協同發展——

  陜西、新疆的煤炭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重慶等地,保障當地能源安全;青海的純鹼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廣西支持玻璃産業;廣西的玻璃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川渝支持汽車産業……

  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為共建國家創造出發展新機遇——

  1月4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首趟中老鐵路保稅進口糧食直達專列抵達重慶,來自老撾孟賽的糧食沿着新通道,10天左右即可抵達川渝地區,物流時間、成本大幅降低,老撾糧食得以共享中國市場紅利。

  泰國榴蓮和火龍果、印尼貓屎咖啡、柬埔寨香蕉等越來越多的東南亞特色産品也更快捷地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重慶正攜手沿線省區市,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與老撾合作打造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與柬埔寨合作探索“中柬香蕉産業園”項目,打造“運貿産”一體化香蕉供應鏈等。

  “在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過程中,重慶正發揮出重要的樞紐作用,對內帶動西部地區開放發展,對外銜接‘一帶一路’,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説。(記者王金濤 趙宇飛 李曉婷)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