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密集發聲 透露下一步政策發力重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05 10:14:11
來源:上海證券報

多部委密集發聲 透露下一步政策發力重點

字體:

  新年伊始,各地企業開足馬力趕訂單、忙生産,衝刺首季“開門紅”。圖為1月4日,在山東省棗莊市永安鎮一家吉他生産企業,技術工人在生産吉他産品。 新華社圖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部委相關負責人密集發聲,透露出下一步政策發力重點和工作思路。

 進一步研究鼓勵和引導消費的財稅政策

  2024年如何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相關部門正在努力破題。除了汽車、家居、家電等傳統消費外,重點培育和壯大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將是今年擴大內需的有力抓手。

  “圍繞居民消費升級方向,財政部將進一步研究鼓勵和引導消費的財稅政策,着力提升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新型消費。”財政部部長藍佛安&&。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介紹,將抓好各項政策落地開花,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比如,大力發展數字消費,推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在線文娛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繼續擴大綠色消費,提高消費的“含綠量”,降低消費的“含碳量”;增加健康消費領域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推動老字號創新發展等。

  投資方面,多部委將圍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科教興國等,合理把握投資方向,科學開展項目決策,確保投資形成高質量供給。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司長羅國三&&,將加快推進重點領域項目建設。有力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

  多方面提升産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多部委明確,將加強全産業鏈謀劃和中長期系統布局,從體制機制創新、技術攻關突破、産業生態培育、財政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提升産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

  近年來,財政部持續發力科技創新。藍佛安透露,下一步將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進一步調整優化使用方向,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聚焦。

  具體來看,相關部門將統籌宏觀調控、財政可持續和優化稅制的需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同時,在強化政策協同發力上下功夫,使財政與貨幣、就業、産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保持取向一致、同頻共振,放大組合效應。

  工業和信息化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黎烈軍&&,將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是: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加強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數智技術驅動作用。

  為了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出一攬子舉措,包括大力實施“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開展“千帆百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等,提升中小企業融資便利度和可得性。

  全面推進各領域體制機制創新

  2024年,我國將以重點領域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各領域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發展潛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4年將引導民營企業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進一步發揮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着力構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體系,切實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獲得市場准入,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稱。

  如何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備受關注。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介紹,將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

  他&&,在健全地方稅體系方面,要培育地方稅源,擴大地方財力,合理配置地方稅權,理順稅費關係,逐步建立規範、穩定、可持續的地方稅體系;着力推進消費稅改革,穩步推進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在健全直接稅體系方面,要着力健全以所得稅和財産稅為主體的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研究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推動&&更大力度吸引外資一攬子政策

  2024年,多個部委將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國際經貿合作空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司長鄭持平&&,將推動&&實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有針對性解決當前外商來華投資面臨的堵點、難點問題;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持續推進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為外商來華投資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落實外資企業在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制定等方面平等待遇,厚植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土壤。(記者 李苑)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