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答卷|觀勢安徽-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12/25 10:33:14
來源:新華網

神州答卷|觀勢安徽

字體:

  新華網合肥12月25日電 題:觀勢安徽

  這一年看安徽,看安徽這一年,如果以一個字概括,那就是“勢”。

  生活在安徽、創業就業在安徽或是投資在安徽的人,2023年對身處之域的“勢”,認知更清晰、感知更顯著。

  認知安徽之“勢”,來自安徽自身的“觀勢謀勢”。這一年,安徽陳述最多的是:“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這是識安徽大勢。其進一步“白描”,鋪陳國家戰略在此的多重疊加和五大優勢。這是觀安徽勢能。再深入“勾線”,發布努力建設“七個強省”的五年目標。這是謀安徽趨勢。

  感知安徽之“勢”,來自高水準科創驅動下安徽若幹産業的跨越表現出“勢不可當”。量子計算、核聚變等技術成果迭代出新,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先進光伏制造等産業聲勢浩大,深空探測、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未來産業漸聚氣勢,新質生産力發展乘時乘勢。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這一年的安徽,觀勢識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

  識勢

  察勢者智。觀勢識勢,才能應勢而動。

  曾經,安徽辨識度最高的是小崗村、黃山、糧食、勞務輸出。近幾年,科技創新、智能智造、“網紅”合肥,以及量子、“小太陽”、汽車、AI大模型等,成為安徽標簽。

  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經濟總量為3.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十,實現資金、技術、人口、人才“四個凈流入”。

  何為今日安徽?

  “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

  這是安徽2023年內最深入人心的“官宣”,簡潔明瞭刻畫發展大勢,“勢”在人為給幹部鼓勁加油。這一年,在安徽全省性大小會議上、省級領導會見八方賓客時,這一安徽之“勢”頻頻被闡述。

  説者主動識勢,聽者清晰觀勢,不由自主融入其勢之中,並想探尋何以安徽之勢。

  在眾多公開重要場合,安徽黨政官員同樣向海內外客商、向高層次人才、向創業就業者反覆不斷地談到安徽優勢,這是安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勢能。

  我們看到,國家戰略多重疊加賦予安徽最大勢能。

  安徽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四大國家戰略疊加的唯一省份。安徽,曾是長三角的“旁聽生”。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和推動下,安徽成為“正式生”。借上長三角“東風”、搭上一體化“快車”,這是安徽最大的政策紅利。

  這是在滁州市拍攝的滁寧城際鐵路列車(6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我們看到,厚積薄發的安徽噴涌強勁動能。

  2023年年中的中共安徽省委全會上,首次係統概括了安徽五大優勢:

  創新活躍強勁。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列全國第7、連續12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已建、在建、將建的大科學裝置12個,居各省前列;獨角獸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全國第6,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全國第8。

  制造特色鮮明。五六年前安徽曾引以為豪:國內每三臺冰箱、每四臺洗衣機、每五臺空調就有一臺安徽造。兩三年前安徽驕傲的是:全球1/10的筆記型電腦、1/5的液晶顯示屏安徽造;如今安徽制造業自信添增新頻道:全國約1/11的新能源汽車、1/11的動力電池、1/8的太陽能電池、1/3的光伏逆變器、1/2的光伏玻璃“安徽造”。

  生態資源良好。安徽坐擁長江、淮河、新安江、巢湖以及黃山、大別山、天柱山等,是美麗中國的生動縮影。跨省生態保護補償的“新安江模式”等從安徽走向全國。

  內陸腹地廣闊。安徽地接南北、居中靠東、擁江達海。以合肥為圓心的500公里半徑內,集聚全國30%的人口、35%的經濟總量和40%的消費市場。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安徽是五千多年文明史從未間斷的少數省份之一。走進安徽名人館,映入眼簾的是管仲、老子、莊子、曹操、華佗、包拯、朱熹、朱元璋、劉銘傳、陳獨秀、鄧稼先、楊振寧等一大批名人塑像,文化自信撲面而來。

  我們看到,深層次改革激發安徽最大潛能。

  45年前,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分田到戶搞起大包幹。小崗村當年的創舉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近年來一係列深層次改革在安徽加快推進。改革科技體制,打造科大硅谷,推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金融鏈深度融合,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生態圈;建設安徽自貿區、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創新活力源源不斷涌現。

  科學識勢,還在于保持理性清醒,進而揚長補短。經濟總量不夠大、每人平均GDP也不夠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安徽省情,2022年安徽有6個市經濟總量不足2000億元;産業和能源結構有待優化,世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偏少。

  謀勢

  謀劃大棋局,既要謀子更要謀勢。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安徽將“三地一區”確立為自身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即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2023年年中的中共安徽省委全會為安徽高品質發展謀大勢、定方向:到2027年努力建設“七個強省”——自立自強的科技強省、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省、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英才薈萃的人才強省、人民滿意的教育強省、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

  這大致是未來的安徽,是路線圖,也努力變成實景圖。

  善戰者,求之于勢。謀勢取勢,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一年中最先應勢而動的,是謀科技強省之勢。4月,安徽省委明確定調:以創新型省份建設作為旗幟性抓手,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

  6月至12月,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農業強省、生態強省、文化強省、人才強省等的推進會陸續召開,一一謀定目標、路徑、政策、措施。

  “將汽車産業作為安徽首位産業。”

  這大概是2023年汽車業界最關注的新聞之一。6月,一場從省級開到市、縣、聚焦新能源汽車強省建設的推進大會在安徽召開,邀請與會的既有整車制造商又有零部件商,還有汽車後市場服務商,會上宣布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全面布局。

  就一個産業召開如此規模的會議,這在安徽近年歷史上並不多見。

  不僅是汽車。11月,安徽省委再次召開類似規模的産業發展推進會。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制造企業已有7家在安徽布局,乘行業風口之勢,安徽明確以先進技術、下一代技術牽引,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

  9月20日,人們在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參觀。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一年,安徽確定了鼓舞士氣的制造業目標:培育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材料4個營收破萬億元級産業,以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5個5000億元、一批3000億元級産業集群。

  這既是謀産業壯大之子,更是謀科創引領的制造強省之勢。

  識勢謀勢,産業是一個維度,地市是另一個維度。

  從9月至12月,安徽省委常委會現場辦公會先後搬到合肥市、阜陽市、宣城市、宿州市,面對面與地市幹部識當地之勢、謀未來發展之策,現場回應地市提出的迫切需要的一係列難題。這一形式將陸續覆蓋全省所有地市。

  微觀到企業,安徽也在助力謀勢。

  為技術找場景、為場景找産品,這是合肥市為自己攬的“新活”,提供“應用場景”納入合肥的創新要素保障。2023年,從事無人駕駛飛行器係統服務的深圳企業億航智能,抱著看一看的心態來到合肥,政府牽線為它找到了應用場景——參與駱崗生態公園全空間無人體係建設。如今這家企業已正式落地合肥。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蓄勢

  謀勢,唯在落實。因勢而新,蓄勢成勢。

  對所謀之勢了然于胸,就能看懂安徽一係列蓄勢之舉的內在邏輯。

  這一年,未來産業在安徽蓄勢前行。

  胸懷國之大者,安徽舉全省之力打造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努力推進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早在2021年,合肥“未來大科學城”就面向全球招標總體規劃,高起點謀劃未來産業。這裏已布局大科學裝置8個,2023年深空科學城也在其中布局。

  量子是“0到1”的原始創新。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安徽從無到有。2023年10月,九章三號光量子電腦在安徽誕生,它比超算快一億億倍。這一年,全國首個量子資訊未來産業科技園在合肥開工建設,安徽已集聚量子科技産業鏈企業60余家、居全國首位。

  一邊是量子計算實現更快,一邊是量子産業革命能觀其勢。

  2023年4月,合肥“科學島”上,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前沿技術研究大科學裝置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電漿體運作403秒,刷新世界記錄。不遠處,一座俯視形如鳳凰的聚變堆主機大科學裝置部分建成運作,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也啟動建設。11月,6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合肥成立聚變産業聯盟,致力未來打造世界級聚變能源産業集群。

  一邊是“小太陽”創造“熱”的紀錄,一邊是聚變能源未來産業可見升溫。

  2022年國家首個深空探測實驗室落戶合肥。2023年,這裏成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支撐實施單位。合肥將空天資訊産業作為重要的未來産業,力爭“十四五”末衛星制造、衛星應用終端和運營、數據應用等形成産值約1000億元。

  一邊是深空探測從夢想走向現實,一邊是空天資訊産業未來可期。

  這是9月13日拍攝的位于安徽蕪湖的中車浦鎮阿爾斯通運輸係統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一年,戰新産業在安徽蓄勢壯大。

  2023年5月,科大訊飛發布星火認知大模型,至10月已升級為V3.0版。安徽乘勢出臺“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産業高地。

  繼此前將新能源汽車制造中心落地安徽,2023年5月,德國大眾集團在合肥建立總部之外全球唯一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中心,投資約10億歐元,全球業界為之關注。

  大眾在安徽總投資已超過230億元。從投資制造到落戶研發,大眾持續增資代表了安徽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突破,這是外企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來自于安徽造車之勢的磁吸力。

  一組數據可以感受這一年跑起來的安徽汽車之勢:前11個月,安徽汽車産量217.8萬輛、增長42.7%,居全國第2;新能源汽車産量78萬輛、增長63.2%,居全國第4;汽車出口104.4萬輛、接近全國的四分之一,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全國第1。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行業開工項目267個,投産178個。若幹年前“芯屏器合”的産業地標,已經實質性成為“芯屏汽合”。

  再用一組數據透視先進光伏制造業成勢: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2101.9億元、居全國第3。

  2023年11月,國際新材料産業大會在安徽蚌埠市召開,集中展示的安徽新材料産品令人驚嘆:有薄如蟬翼的世界最薄玻璃,有輕如鴻毛的新型氣凝膠,有細如發絲的銅箔,有強如鋼鐵的陶鋁新材料。前11個月,安徽新材料産業産值達4800億元。

  2023年前11個月,安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4萬億元,中西部第一,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比41.8%;前三季度工業投資居全國第5;在排名前10的外貿省份中,安徽進出口總額增速、出口增速居第1。

  我們的一位同事,過去苦惱在安徽沒有太多對外報道資源,而這一年他在安徽採寫拍攝過的外國友人超過百位。

  這背後,能看到一年來安徽擴大“朋友圈”一係列活動的影子: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論壇、投資安徽行、“徽動全球”出海行動、天下徽商圓桌會、海客圓桌會、人才安徽行、徽商回歸等。

  觀勢安徽這一年,最真切的感受是: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識勢謀勢蓄勢、取勢起勢興勢。拭目以待明日安徽。

 

 

策劃:劉菁、儲學軍、錢彤

監制:周紅軍

執行:萬方

統籌:湯陽

文字記者:劉菁、馬姝瑞

海報設計:劉旭峰

編輯:曹瀅、李東標、黃博陽

新華社安徽分社 新華網 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黃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