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21 22:30:14
來源:新華社

積聚“進”的力量——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聽“潛力”

字體:

  年末將至,多個領域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穩”的基礎不斷夯實,“進”的力量持續積聚。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從主要宏觀指標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10月份和11月份主要生産和需求指標繼續穩中有升。1-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是5.2%,保持總體穩定,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

  “中國經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自二季度以來,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瑞銀集團在內的國際機構紛紛對中國經濟表示看好。外資企業也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在位于重慶市萬州區的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生産線上忙碌(2023年1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目前,中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發出“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等新信號。“只有實現了‘進’的戰略目標,才能保證整個國民經濟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説。

  在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絲路電商館,一名主播在“絲路電商日”活動中進行電商直播(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嶺逸 攝

  專家認為,從會議釋放的信號看,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大契機,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培育壯大一批綜合效益好、成長潛力大的新興産業,創新發展一批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説,“我們可以看到明確提到要完善舉國體制,並且重點提到了一些新興産業,包括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包括航空航太,還有其他很多的一些領域。”

  這是雄安站(2023年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慧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産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新賽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係列部署著力于技術突破創“新”與産業升級增“質”,共同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勳説,“按照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鞏固延伸優勢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前瞻布局未來産業的這麼一個思路,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是我們順應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打造數實融合強省,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關鍵一招。”

  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2023年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發展處處長歐陽仁堂説,“深圳將加大産業集群,打造強大的制造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和完善的産業生態,建設具有深圳特點的現代化産業體係,加快形成新的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貴州貴安新區大數據和科技創新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敏説,“圍繞著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來做一係列的産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工作,謀劃垂直行業的各個場景,來推動數字經濟的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兩個方面的蓬勃發展。”

  瑞銀認為,綠色經濟、消費和高科技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瑞銀資産管理公司香港資産管理部門負責人海登·布裏斯科表示,瑞銀正在增持中國人工智慧和能源等行業的企業股票,期待從中獲利。

  記者:孫青、陳傑、陳旺、楊紹功、林凱、李思佳、高穎、劉勤兵

  編輯:吳煒玲、王雅璇

  配音:胡函博

  制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