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19 07:08: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最熱滑雪季“窮滑” 這屆年輕人主打性價比

字體:

  滑雪是費錢的運動嗎?這屆年輕人似乎在用行動説“不”。

  輾轉於各大電商&&只為“薅”到最具性價比的雪票、雪具、雪服;在社交網站、雪友群蒐羅各類“平替”用品,只購買最必需的裝備;極力省去不必要的開支,努力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多的滑雪樂趣……他們被雪圈稱為“窮滑”一族。

  喜歡冰雪運動 更喜歡“窮滑”

  “原價280的滑雪票,直播間只賣98元”,一個月前,在京工作的李夢雲“激情下單”囤了30張北京某雪場的滑雪票。為了節省交通費和餐食費,她早上5:30起床,自備乾糧,公交轉地鐵轉高鐵,用時3個小時花費不到30元到達雪場,下午4:30,她收拾裝備原路返回。如此“特種兵”般的行程,只為了把錢都花在滑雪的“刀刃”上。

  今年,體驗過多次室內滑雪的廣東人余小東決定利用年假時間飛去新疆阿勒泰滑雪,他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窮滑”的裝備清單,其中有國産平價品牌,有二手網站淘來的舊物,還有團購或是商家做活動送的滑雪用品。“誰説滑雪只是有錢人的運動?”他在社交賬號中反問道。

  最近,某國內滑雪品牌的市場品牌內容運營史加一在做用戶訪談時,遇到了一位自稱“乞丐式”滑雪的雪友。史加一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幾乎很少購買滑雪相關用品,能省則省。我問她為什麼不買裝備?她説我也不發什麼小紅書、抖音、朋友圈,就是純滑雪純玩,只想享受樂趣”。

  根據“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以來,該&&上“滑雪”相關搜索熱度增長明顯,全國滑雪場門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47%。隨着東北、新疆、北京等地的滑雪場陸續開板,雪友們在寒冷的冬天逐漸掀起一陣“冰雪熱潮”。

  在2023年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發布的《中國冰雪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2023年雪季,中國冰雪運動群體主要以青年為主,佔比達60%以上;從滑雪人群來看,70%以上人群均為體驗型消費者,滑雪次數小於3次,20%左右的人群為愛好者,經常參與滑雪運動,僅有10%左右的人群為專業滑雪者。

  體驗型消費者佔多數的情況下,大多數滑雪新手決定從“窮滑”開始嘗鮮,從馬蜂窩預訂的滑雪旅游消費中,超過1/3的冰雪旅游人群消費在千元以下。

  似乎是提前嗅到了年輕人“窮滑”的消費趨勢,今年全國各大雪場陸續推出了優惠滑雪門票,北京軍都山滑雪場進行預售直播時,推出近5折的優惠門票;張家口崇禮萬龍滑雪場在公眾號推出了900元至1200元的預售住滑套餐;新疆阿勒泰推出了泰滑卡、疆滑卡、全球卡等發售優惠政策。

  年輕人只在意價格便宜嗎

  11月19日早上9點到達雪場的李夢雲告訴記者,自己這趟滑雪之旅並沒有想象中玩得盡興。因為是雪場開板日,票價很低,導致雪場異常擁擠,排隊取雪具、排隊上魔毯、排隊滑下坡、排隊上廁所……“似乎到處都驗證着‘便宜沒好貨’。”李夢雲懊惱地説。

  “可能滑雪的人太多,雪質非常差,戳起來硬邦邦的,下午太陽出來,又變成了冰沙,摔倒坐下去一屁股水。”李夢雲回憶道,“在纜車下車點,有一個短而急促的坡,人太多了,工作人員也顧不上提醒,除了明顯的老手以外,幾乎所有人都在摔,有直接摔在地上的,有無法減速摔進網兜裏的,還有在網兜裏沒來得及站起來就又被後面的人摁倒的,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人太多了,滑雪時一直想的都是怎麼不撞到別人,也不被別人撞,滑得非常不盡興。”回家之後,李夢雲退掉了餘下的29張雪票,打算重新找找北京周邊合適的滑雪場,“其實也可以理解,開板日加周末,人多很正常,可是很顯然這家滑雪場接待了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游客”。

  今年以來,為迎接“最熱滑雪季”,各地滑雪場紛紛對自家設施配套進行升級:張家口崇禮富龍滑雪場將雪場的儲物櫃全部更換為智能儲物櫃,縮短儲物服務流程,提高便捷度;崇禮萬龍滑雪場增設多條低難度的樹林野雪路線,以滿足滑雪新手的體驗需求;北京軍都山滑雪場新雪季增加了雪道安全員數量;阿勒泰地區增加了車輛投入雪場交通,提高廣大滑雪者出行便利性;吉林萬科松花湖雪場等多家滑雪場還開始啟動或推進與快遞物流&&的合作,探討在雪具運輸方面開闢專線寄遞業務。

  網上隨處可見的“窮滑”分享貼與半價雪票讓滑雪從“小眾”走向“大眾”。可隨着滑雪市場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滑雪場,一些由人多引發的滑雪問題也亟待解決。

  “滑雪場人多並且教練課時費太貴,有許多新手傾向於在網上找教練。”在雪場上,余小東發現很多沒有資格證書的人也在教滑雪。李夢雲同樣看到一些教練在教滑雪時連雪板都沒上,只是從頭到尾扶着學員,“感覺很不正規”。

  有4年雪齡的孟瑾談到,即使是雪場的教練,質量往往也良莠不齊。據她所知,在滑雪旺季,滑雪場對教練的需求旺盛,一些雪場會與體校簽訂協議,聘請體校學生做教練,同樣按照雪場正式教練收費。

  除了滑雪場內部的管理問題,滑雪場之外,也有諸多不便。

  11月初,孟瑾跟朋友在阿勒泰可可托海滑雪場附近租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打算長期滑雪。“我買了‘泰滑卡’,阿勒泰地區的將軍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青格裏狼山這幾家滑雪場都可以滑,政府也在努力改善出行條件為雪友提供便利。這邊的滑雪條件好,風景很美,從純滑雪角度來説非常推薦。”

  可隨着滑雪的人逐漸增多,生活成本也水漲船高。“我跟3個朋友一起合租,每人需平攤1800元/月的房租,這個價格已經堪比北京東五環了。”孟瑾説。

  余小東在雪友群看到有雪友在網上租到了虛假房源,給房東付了錢,到了後不是找不到人就是貨不對板,還有房東在退租時拒退押金。余小東告訴記者:“很多雪友報警後,警察都是按照經濟糾紛來處理,想要解決就得去法院起訴,但説來説去也就幾千元,根本不值得花費時間成本。”

  除此之外,余小東和雪友在交流中發現,許多滑雪場周邊的配套設施並不是很健全。孟瑾説:“比如餐館菜品的價格被哄抬得虛高,所以我們都是自己買菜回出租屋做,並不是很方便。”不少網友發帖&&:“國內許多滑雪場與景區周邊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這些都是比較細節的事情,卻非常影響滑雪的整體體驗。”余小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如果能有專門的機構幫雪友處理這些因滑雪産生的瑣事糾紛就好了”。

  願意為更優質的服務與體驗買單

  余小東在網上發帖分享自己“窮滑”裝備清單及費用後,卻被部分網友吐槽,“都去滑雪了,還宣傳什麼窮滑啊!真正的窮人連滑一天的雪票都買不起,長期滑雪的沒有窮人”。

  購買滑雪裝備的消費群體首先大多是希望能夠長期滑雪的,經濟實力一般較強,史加一根據自己的觀察説:“如果長期滑雪,或者説去比較遠的室外滑雪場,還是挺需要經濟實力的。”

  余小東回復網友:“我説的‘窮’是一種相對概念,是能省則省。”在他看來,以前滑雪運動整體參與成本很高,但隨着冰雪運動的普及,滑雪的門檻在逐漸降低,完全可以通過較低成本收穫同樣的滑雪樂趣。

  史加一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滑雪愛好者的這一心理,“其實可以看作消費者更加趨於理性,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買,而是不再被營銷忽悠着買”。

  今年,孟瑾在購買設備時感覺滑雪設備溢價嚴重的情況好了許多,“前兩年受到冬奧會的帶動,很多人都參與進來,也讓設備價格漲了上去。今年感覺大家逐漸回歸理性,不再盲目跟風,更加看重性價比了”。

  “我並不讚同‘窮滑’這個説法,這個詞太消費主義了。”孟瑾説。

  “阿勒泰被稱為人類滑雪起源地,早期的人們踩着一塊門板、木板就去滑雪了。除了專業滑雪運動員,對普通人來説,設備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能保證基本的性能,上萬元的雪具雪服和幾千、幾百元的雪具雪服沒有太大區別。”孟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消費,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説”。

  在北京工作的田園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己周圍的雪友滑雪都很注重性價比,可能會省路費、拼房、自備食物,大家願意把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去購買必需的裝備,去提升自身的滑雪技術。

  在澳門上大學的李淇淏認為,願意為滑雪裝備溢價埋單的人更多是想要滿足自己的情緒價值和情感需求。但他更加追求性價比,更加看重多元的服務和體驗。

  “省下不必要的開支,可以為更好的服務與體驗埋單。”李淇淏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一直都很想去新疆旅游。“去年,我的兩門課程作業都是關於阿勒泰的。”李淇淏説,“放寒假,我想跟好朋友一起從烏魯木齊一路玩到阿勒泰再滑雪,感受當地的美食、文化。滑雪+旅游,一次旅游,雙倍快樂”。

  阿勒泰旅游宣傳負責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12月至明年2月,阿勒泰將在各大雪場舉辦各類活動,例如舉辦可可托海跨年篝火電音節、阿勒泰市第十八屆人類滑雪起源地紀念日慶典活動、布爾津縣第八屆霧凇節、福海縣第十七屆烏倫古湖冬捕文化旅游節等,歡迎廣大青年來阿勒泰滑雪、游玩。

  滑雪是中産才消費得起的運動嗎?前國家隊滑雪運動員周銳峰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推廣冰雪運動,隨着大家經濟狀況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嘗試滑雪。如何讓初滑者愛上滑雪、留在雪上,而不是拍照、打卡後走人,讓“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望更好實現,還需政府部門、雪場、滑雪者以及各方共同努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夢雲、孟瑾為化名)

  (見習記者 譚思靜 余冰玥 記者 齊徵)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2410113003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