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07 10:15: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加快國企創新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産業現代化

字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關係到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國有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國資央企是補齊我國産業關鍵核心短板的“主力軍”、強化産業優勢供給的“頂梁柱”、搶先布局産業前沿的“排頭兵”。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持續深化,國有資本布局不斷優化完善、産業結構逐步清晰合理,生産要素配置效率穩步提升,在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補短板、厚基礎、強動能等多個維度持續突破,促使我國重點産業發展戰略更加明確、産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産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為新征程上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當前,面對外部環境巨變帶來的新挑戰和終端特色需求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帶來的新賽道新機遇,加快推進我國産業現代化,需要以打造現代新國企、推進國民共進協同共創為突破口,緊緊圍繞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和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進一步加強央國企在應對外部風險衝擊上的保障作用、在提升産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水平上的骨幹作用、在國家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特別是要發揮新國企作為新型舉國體制的有力主體優勢,加快從“市場驅動為主”的後發追趕創新範式向“創新引領超越追趕”的新型創新範式躍遷。在此基礎上,以現代新國企為牽引,打造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和産業貫通聯合體,整合推進基礎研究、核心技術供給與應用迭代産業生態建設,優化重構我國産業多元主體間的協同關係,加快從“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向“政府引導支持、央國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主導、産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的産業發展新模式轉變,多措並舉推進産業創新戰略、技術體系和産業生態現代化,推動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積極開展技術聯合攻關

  積極引導激勵由創新型國資央企與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牽頭主導,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産業補鏈、強鏈、延鏈,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多措並舉,強化國企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一要緊盯産業“卡脖子”領域,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逆勢而上補短板,打造理性追趕新動能;二要持續強化産業優勢技術供給,厚基礎、鑄強項;三要搶先布局産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順勢而為煅長板,培育前瞻引領新優勢,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科技創新、産業控制和安全支撐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激勵科技型央國企爭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産業鏈鏈長,牽頭打造本土企業主導、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型創新生態。

  構建高能級創新聯合體

  科技型央國企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與科技強國建設的領軍地位。在推動産業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加速産業共性技術攻關與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通過牽頭構建專攻産業發展共性問題與關鍵核心問題的國家級創新聯合體,整合國內科研機構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等科技力量,以國家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載體,在帶動各個地區産業實現特色發展的同時,打造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産業共性技術與原始創新供給體系。要注重發揮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在促進與産業發展相關的大科學裝置與創新公地建設過程中的引領作用,為産業內創新要素交互提供國家級&&。

  鼓勵大中小企業深度融通

  體系化創新能力是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激活體系化創新活力的關鍵在於通過有組織的創新模式,推進科技型央國企主導的産學研用多元主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深度融通生態。在平衡自由探索與應用需求兩種創新導向的基礎上,打通不同制度邏輯間的壁壘,形成快速産業化的通道。科技領軍企業具備對科技創新全鏈條的深刻理解和産業輻射能力,能夠有效融通産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形成更加靈活的合作協同機制,釋放創新體系活力,推動資源自由流通的市場化機制走深、走實。與此同時,樹立科技型央國企領軍企業在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中的主導地位,引導其向戰略性重要領域集中,是加強國有經濟主導和戰略支撐作用、提升創新效能的必要舉措。

  加快央國企數智化轉型

  數字化智能化是實體製造産業高端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本特徵。現代化産業的創新組織過程存在着範圍廣、主體多、鏈條長、周期長等特徵,若想有效統籌體系內的活動並提升其創新效能,在創新組織模式的基礎上還需格外注重發揮數字化的賦能作用。作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排頭兵”“主力軍”“頂梁柱”,央國企應加快自身的數智化轉型,持續賦能産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提升創新效率並降低主體間協作的成本,使創新過程中的合作更加及時高效。另一方面,數據要素價值的充分釋放有助於提升創新迭代的精準性,進一步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優化提升與現實需求的契合性。通過建立數實融合創新模式,打通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的連接,降低産業創新試錯成本,並增強創新成果應用成效的可預測性。借助數字化的賦能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國産業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規劃與響應,以數字化智能化促進融合化發展和現代化突圍。

  深化制度創新與政策體系創新

  構建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高水平現代化産業體系離不開科技創新制度的持續支持。國內外成功經驗表明,現代化産業創新政策需形成體系化、連續性的合力,而非“零敲碎打”。首先,科技創新政策需要體現使命驅動的內涵,真正做到通過創新政策引導産業實現面向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願景的發展。其次,創新政策需要統籌規劃産業供給端與需求端,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內需聯動,打通創新政策傳導的鏈條。此外,創新政策體系的構建目的應着眼於創新活動統籌、創新環境營造與創新活動風險承擔上。機制創新方面,進一步發揮中央相關部門的重要作用,統一布局重點産業現代化創新發展政策的制訂與實施,以重大産業工程為依託,實現戰略性創新資源的跨部門協調,保障政策的連貫性、一致性與協同性,釋放現代化産業體系潛能。

  布局戰新産業與未來産業

  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快“造新鏈”、形成國資央企對現代化産業體系引領優勢的關鍵所在,更是一項系統工程,須盡快從頂層設計、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等維度形成體系化布局。深刻把握全球變革趨勢和場景革命機遇,聚焦未來科學探索、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使命型場景需求,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重點戰新産業,同時聚焦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領域組織實施一批未來産業技術攻關、創新聯合體和場景示範工程,打造一批世界級戰新産業集群和全球産業鏈領軍企業。

  一是要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健全完善促進戰新産業和未來産業實現發展和持續突破的政策體系。二是要持續強化技術攻關、加大科技金融支撐、有效整合優質資源,堅持長期主義、打好“組合拳”,加快打造前沿技術優勢、擴張産業發展規模、強化新技術賦能,多方位加快形成引領性現代化産業集群。三是持續優化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國資央企的主體支撐和帶頭牽動作用,高效協同地方資源與央企戰略耦合互動、引導激勵民營企業等各類所有制主體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進戰新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

  建設新型科技金融體系

  新一代軌道交通、氫能儲能、通用人工智能等屬於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業,資金的持續充足支持對技術突破到産業化落地起決定性作用。保障資金持續充足不僅需要財政政策支持,更需要充分調動市場上的金融資源,更靈活、更精準地滿足各個層次上創新項目的需求。同時,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國有上市企業的專業化整合,提升國有資本效率。建立重點産業科技金融信用體系,推動形成政府財政政策“以點帶鏈、以鏈帶面、以面拓網”和社會金融資源精準高效適配的科技金融體系。具體而言,在關鍵核心技術與産業共性技術攻關環節,需要更多依賴政府的支持來緩解國資央企的融資約束問題,保障項目成功所必需的持續高投入;在産業化與商業化的進程中,則要充分釋放金融市場與社會資本的活力,以新型科技金融體系引導國資央企牽頭培育産業生態,盡可能地加快從原創技術突破到産業化、規模化應用的進程。(作者:尹西明係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融合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特聘研究員;張貝貝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後;陳勁係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李政係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1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