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 17 08:03:49
來源:經濟日報

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字體: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三大工程”建設,意指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並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部署。各地正按照部署,紮實開展制定配套政策、摸清城中村底數、編制改造項目方案等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統投入運行兩個月以來,已入庫城中村改造項目162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超大特大城市正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分三類推進實施。第一類,符合條件的實施拆除新建;第二類,開展經常性整治提升;第三類,介於前兩者之間的實施拆整結合。

  規劃先行聯動發力

  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消除各類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條件、優化住房供給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經濟增長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超大特大城市遺留的城中村,建築密度大、違章建築多、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薄弱、生態環境差,人口密集、産權關係複雜、利益主體多元,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既面臨整治難、拆遷難、安置難等問題,又面臨資金投入大、佔用時間長、平衡難度大等挑戰。因此,城市政府、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等要進一步形成共識,認真做好前期謀劃工作,強化工作聯動,形成合力,穩紮穩打,有序推進。

  一些城市已經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做法。如自2014年以來,上海積極穩步探索,不斷完善機制,逐步健全政策體系,紮實有效推進城中村改造。一個較為突出的經驗是注重統籌謀劃,持續加強政策供給。

  上海市房地産科學研究院院長嚴榮介紹,上海開展了多次調查摸底,掌握了城中村的總量、分佈和規模等情況。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共批准6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還需要改造的城中村點位近700個,涉及11萬戶農戶。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上海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務,為此制定了城中村改造總體思路、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改造計劃。

  嚴榮介紹,針對城中村改造環節多、周期長、要求高、操作性強等特點,上海市有關部門專門研究制定了多項配套性的工作指引,包括項目認定、規劃土地管理、實施方案備案、全過程管理、環境綜合整治等內容。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意義重大,能夠在有效擴大內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住房和房地産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王鋒認為,據估計,全國21個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以産生直接投資超過10萬億元,帶動其他投資超過15萬億元,合計超過25萬億元。以深圳為例,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已實現固定資産投資約7000億元,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保障了城市發展空間;通過拆除並新建,規劃增加120所學校、300所幼兒園和280家社康中心,配建65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改造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顯著提高,市政交通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將有效解決超大特大城市工薪階層、低收入群體、新市民住房需求。王鋒介紹,深圳市城中村居住用地承載了約1000萬人口,佔全市實際管理人口一半左右。城中村居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平均年齡小。通過城中村拆遷改造,優化空間布局,城中村人口密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紓解,並吸引更多城市工薪階層入住,不斷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和質量;對規劃保留並通過綜合整治改善居住環境的城中村,各類中小戶型住宅數量和品質都將明顯提升,將吸引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入住。此外,深圳市還將城中村整治提升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相結合,在保持租金基本穩定前提下,通過專業化、規模化、品質化改造提升,大量收儲籌集城中村住宅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並長期租賃,將有效解決新進入城市的工薪階層、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

  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應兼顧産業發展問題。中國房地産估價師與房地産經紀人學會會長、研究員柴強認為,城中村改造應處理好産業搬遷和引入優質産業之間的關係。城中村中的産業主要為建材市場、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倉庫,以及傢具、服裝、日用品等小型加工業。政府應摸清城中村産業情況,進行分類,視情況予以搬遷、就地升級、保留等。

  柴強認為,城市政府在摸清城中村産業情況的基礎上,對需要搬遷的産業應做好産業先行搬遷,安排好産業轉移承接園區,有序疏解在城中村集聚的産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産業轉移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妥善做好人員分流安置、産業轉移等工作。根據城市産業發展規劃,在城中村改造中合理安排産業布局,引入優質産業項目,努力發展各種新業態,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並提供一定規模比例的低成本創業空間,保障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創業需求。

  多舉措加大支持力度

  專家學者建議,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切實保護好村民合法權益、有效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開發經營的積極性、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放在更突出位置,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形成村民“願意改”“願意整治”、企業“願意投資”的局面。

  虞曉芬建議,應加大城中村改造用地規劃創新支持。鼓勵實施區域統籌和成片開發,推廣杭州、成都等地的城中村改造經驗,提高項目資金綜合平衡能力。

  柴強認為,城中村改造要處理好村民、村集體、政府和實施主體之間的關係。在改造過程中,應聽取村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改造方案、徵收補償方案、集體資産處置等的意見,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應先行安排安置房項目供地和建設,提升安置房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水平,確保安置房在合理工期內建成,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報批、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王鋒建議,對城中村改造應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加大對城中村改造項目預算、財稅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城中村改造稅費支持措施。 (記者 亢舒)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7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