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0月20日電 題:一絲成“鏈”釀新機——從“千年綢都”紡博會看紡織業創新轉型
新華社記者楊紹功、林凱、陳思
一名外國客商在一個展位上盤桓良久,不時從五顏六色的面料間挑出一款,用手指輕輕揉捏,感受厚度和韌度。最終,他選中了一款面料,與展商約好會後查看工廠,洽談具體合作事宜……
這是在10月17日至19日召開的第十二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發生的一幕。從蠶絲到化纖,一根絲的紡織業傳奇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綿延了千百年。“千年綢都”的展會是一個窗口,雖然全球市場面臨收縮壓力,但海內外參展者仍熱情不減,顯示着中國紡織産業的持久魅力。

客商在第十二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選貨洽談。(趙亞玲 攝)
“市場需求有周期,行業創新無止境。”吳江市極光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其亮説,通過在布料上增加涂層,他們開發出防水、防風、保暖、透濕的功能性面料,展會上達成數十批次訂購意向。
“快速反應,現貨銷售”正成為企業應對市場波動的新方式。吳江盛偉紫荊花紡織有限公司主産衝鋒衣面料。董事長周建春説,個性化、小批量需求在增加,依託盛澤完善的産業鏈,企業實現了以小時計的生産和發貨。
盛澤國際會展中心外,總投資近11億元的東方紡織城二期正抓緊施工,明年年底投運後,將讓入駐企業實現前店後倉的布局,簡化交易流程、縮短交易時間,買家可現場看樣、隨時拿貨。

客商在第十二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洽談。(趙亞玲 攝)
産業鏈的延伸是産業生命力的強化。紡博會上,盛虹集團展出了具有自潔等多種功能的面料,工作人員向客商介紹企業如何實現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全産業鏈布局。以盛虹等為代表,小鎮盛澤已經集聚産銷額超億元企業80家,初步形成門類齊全、上下貫通、配套完善的絲綢紡織産業體系。
以紡博會為依託,盛澤2500多家絲綢紡織企業共同打造“盛澤織造”品牌,將産業鏈延伸到國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盛澤紡博會自舉辦以來,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紡織面料行業互鑒交流的重要渠道。一根絲在盛澤“鏈”起了紡織領域的“千億産業、千億企業、千億市場”。

客商在第十二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選貨。(趙亞玲 攝)
由機器人完成斷線接頭,每分鐘紡紗550米,是傳統設備的25倍……顯著的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讓京奕集團在紡博會上備受關注。在盛澤,越來越多的紡織車間變得更加智能。今年上半年,就有127家企業開展智能化技術更新,實現了生産空間重構、産品品質重塑。
走進紡博會,瑞士一家公司的有關負責人魏琳達對中國紡織企業創新之活躍表達了感嘆:“每個展位都有新産品,令人振奮。”
以人為核心要素,創新正引領行業時尚。紡博會上,特設的“蠶花獎”頒給了扎根盛澤的優秀服裝設計師。目前,盛澤已引進設計師工作室40多個、設計師約300人,他們將古典蘇工蘇作與潮流元素結合,充滿創意的服飾新品正逐漸走向國際。

客商在第十二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挑選商品。(趙亞玲 攝)
會展大廳一角,動感酷炫的時裝走秀貫穿整個紡博會會期,現場座無虛席。參展者不僅展示自己的産品,還迫切希望從模特身上發掘新品。盛澤織造品牌促進會副秘書長張巍認為,流行面料從“地上堆着賣”(擺攤)到“身上穿着賣”(走秀),應市場需求而變的花樣翻新、産銷創新正成為“千年綢都”的活力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