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2年時光,從零到今天500多億元的年營收,安踏有一個很長的精彩故事。
10月17日,剛過而立之年的安踏召開主題為“多品牌協同與價值”的全球投資者大會。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以及安踏、斐樂、迪桑特、可隆四大品牌負責人首度聯袂登場,向投資者講述發展中的故事,系統展示未來願景——2024-2026年的發展規劃,力爭實現2025年中國市場份額第一,2030年全球領先的目標。
左起:吳永華、丁世忠、賴世賢、畢明偉
對投資者而言,在價值穩固的基礎上,安踏正顯現出媲美成長型公司的巨大吸引力。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注意力的保鮮期越來越短,缺乏戲劇性的變化難以成為大眾談資。但在企業經營的深刻語境裏,真正影響長期的變化絕大多數不會在朝夕之間發生。
對於安踏來説,變化可能是常態,以至於在觀察其商業運行軌跡時,某些與熱點、波動、競爭相關的局部容易遮蔽重要的結論。在這場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大會上,安踏清晰地展示了在高速發展道路上,如何在體育用品賽道通過運營差異化多品牌添加新引擎,突破自我超越對手。
滿足中國消費者最廣泛的運動鞋服購物需求
在安踏全球投資者大會的演講中,投資者感受最多的高頻詞就是“增長”。很多運動鞋服企業都自詡“最懂中國消費者”,但安踏顯然是更懂的那一個,增長是公司發展史的濃厚底色。
1991年,北京亞運會舉辦的第二年,安踏鞋廠在福建晉江初創成立。到了2023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營收已達人民幣141.7億元,同比增長6.1%,FILA品牌實現收入122.3億元,同比增長13.5%,迪桑特與可隆體育所在的其他品牌板塊2023年上半年收益同比大增77.6%至人民幣32.5億元。安踏集團多品牌運營能力已經成為未來長期增長的底層邏輯。
安踏品牌主攻大眾運動,對應的消費人群是基數依舊大的大眾階層;而斐樂主推運動時尚,消費人群是中産階層和富裕階層;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則在戶外賽道崛起,垂直細分類吸引高端小眾風潮。
安踏集團&&:“近兩年,運動鞋服行業復蘇速度跑贏消費大盤,並呈現出消費兩極分化、需求小眾細分、行業集中度下降等趨勢。從頂尖到大眾,運動鞋服在不同消費層級均保持中高速增長,依然是一條優質賽道。隨着戶外、兒童及女性等市場的快速增長,運動鞋服的新場景新品類的機會仍在不斷涌現,集團的多品牌協同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而就在投資者大會召開的前一日,10月16日,安踏又出手購入瑪伊婭服飾(上海)有限公司(主營品牌為MAIA ACTIVE)75.13%的股本權益。在國內女性瑜伽愛好者眼中,MAIA ACTIVE被譽為是lululemon的平替。安踏此舉,瞄準的是品牌背後巨大的女性消費市場。
全方位、全場景供給策略,安踏集團多品牌矩陣足以覆蓋中國消費者所有運動鞋服購物的需求。
消費需求的充分滿足,則帶來銷售格局的重構與升級。線上,安踏集團實現全&&全域布局,線上整體規模行業第一,線上佔比從2019年的22%增長至2022年的33%;線下,安踏集團在全國TOP30商業地産渠道覆蓋率行業第一,頂級渠道引領全行業。
多品牌協同,具備穿越周期抗風險能力
當安踏集團在2009年收購斐樂品牌,開啟多品牌發展戰略時,外界曾抱有質疑。但自2016年開始推行“單聚焦、多品牌”發展戰略,經過七年磨礪,集團已通過特色鮮明的多品牌協同運營,創造了獨特的多品牌協同價值,構建起未來中長期增長的底層邏輯。
一組亮眼數據佐證多品牌協同的成功:2019-2022年,在面對外部經營環境各種不確定性的考驗,集團營收年複合增長率16.5%,股東應佔溢利年複合增長率12.4%,每股股息年複合增長率26.0%。
多品牌的成功也極大增強了公司的信心。安踏集團力爭實現2025年中國市場份額第一,2030年全球領先的戰略目標,並在品牌價值、科技創新、社會責任、員工敬業度等四個維度成為全球領先的行業標杆。
軍令狀也一同登&亮相。未來3年,安踏品牌將聚焦大眾專業運動賽道,圍繞“專業突破、品牌向上”的核心戰略,重點突破跑步、籃球等核心品類,流水將保持雙位數增長;斐樂品牌將堅持高端時尚運動定位和高質量增長,持續打造“頂級品牌、頂級商品和頂級渠道”,拓展鞋類、專業運動及兒童三大領域,努力實現400-500億流水的目標;迪桑特品牌與可隆品牌這兩大專業品牌將借勢戶外賽道風口和品牌成長勢能,進一步夯實高端品牌力和産品高質感,穩步提升渠道覆蓋和滲透率,力爭打造集團的第3個百億品牌。
品牌之間雖各自獨立,但適當的競爭對激發相互之間的士氣和工作有效率大有裨益。
安踏集團旗下品牌聚焦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在心智品類建設和提升消費者認知等方面均獲明顯進展。各品牌在多個細分領域形成了領導者地位,多品牌的商業模式充分適配當前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具備穿越周期的抗風險能力。
一家企業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巴倫周刊》認為很關鍵的一點是衡量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
最近三年,恒生指數大起大落,但安踏的市值從2000億港元穩步邁升至2600億港元,集團營收從355億元增至537億元,成為港股上市公司中最抗周期調整的資産之一。
交銀國際在10月16日發布對安踏的買入評級,目標價129港元,較17日90.95港元的收盤價,有四成多的上漲空間。
全球化,安踏的未來
中國急速擴大的經濟規模,不斷升級的研發和製造能力,都在推動中國企業不斷拓寬在全球各行業的疆域。
作為中國體育用品公司的佼佼者,安踏集團的願景是成為世界領先的多品牌體育用品集團。
大會上,一組世界級企業的數據令投資者對安踏刮目。
品牌價值:BrandZ全球服飾榜第8名;Brand Finance 2022年全球最有價值服飾品牌前50;
科技創新:到2030年累計投入200億,2025年中國大企業創新50強/2030年全球企業創新50強;
社會責任:標普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排名超87%的全球同業;
員工敬業:福布斯2022全球最佳僱主。
在“四大品牌”深耕本土構建中國市場領導地位的同時,安踏集團的品牌足跡、零售渠道、研發網絡、供應鏈及生産基地早已遍佈全球,在北美、歐洲及亞太共有7.5萬個銷售網點,在美歐日韓等地建立了研發設計工作室,並和全球60多家頂級科研機構、高校以及上下游3000多家供應商開展聯合創新。
穩步推動海外業務拓展,開啟全球化是水到渠成。目前,安踏集團已成立東南亞國際事業部,作為全球化首站,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核心商圈開展了直營零售業務。未來,安踏還將加大中國品牌的海外拓展,持續打開品牌的全球化格局。
此外,自2019年被集團收購以來,亞瑪芬集團經營業績表現超出預期,特別是中國市場業務發展向好,增長潛力巨大。未來3年,亞瑪芬集團將繼續強化中國、北美、歐洲“三大市場”,推進五個“10億歐元”戰略,核心品牌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全球領先地位。目前,安踏集團與亞瑪芬集團已形成“雙輪驅動”的全球化戰略布局。
出海,從安踏的“可選項”正變為“必選項”;全球化,則是安踏面向未來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