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18 13:04: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甘肅探索“三位一體”中醫藥發展模式

字體:

中外嘉賓正在參觀第四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産業博覽會展館。記者 程楠 攝

  甘肅省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使用歷史悠久,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稱。近年來,甘肅持續加快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走前列、當先鋒、作示范,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創新探索出中醫藥事業、産業和文化“三位一體”發展的“甘肅模式”。截至今年8月,甘肅建設的各海外岐黃中醫中心(學院)共診療患者8萬余人次,通過“線下+線上”等多種方式培訓境外醫師200余人。甘肅省中醫藥服務已在世界各地搭建起“健康橋梁”。

  讓中醫藥服務千家萬戶

  甘肅現有中藥材資源3600多種,人工種植(養殖)220余種,規模化種植(養殖)110余種,道地藥材30余種。當地特有的“五朵金花”——當歸、黃芪、黨參、大黃、甘草在全國的産量和品質均名列前茅。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的智慧中醫堂草藥香四溢,記者在這裏跟隨醫生體驗了特色中醫保健及理療服務。

  做身體檢查時,記者只需將雙手置于診斷機器前的電子感測器上,機器上的電子感測器通過生物靜電可以傳遍全身經絡。通過檢測手指相對應的經絡,機器便可檢測出身體健康狀況。如遇身體不適,患者可根據醫生建議,進行針灸、推拿、拔罐等治療。整個過程只需要多走幾步路,就可在同一院區享受健康體檢、特色中醫保健及理療服務。

  統計顯示,甘肅有中醫類醫院超160所,已基本實現省、市、縣中醫類醫療機構全覆蓋。同時,甘肅所有綜合醫院和七成以上的婦幼保健機構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家住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的村醫王新梅説:“現在村裏人來看病,大都樂意選擇針灸、拔罐、刮痧等傳統中醫適宜技術解除病痛。”

  為了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中醫藥需求,甘肅已連續多年投入專項經費開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集中設置中醫科室,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綜合服務區。目前,甘肅已建成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近1600個,實現了所有鄉鎮、社區全覆蓋。近三年來,甘肅省還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甘肅省中醫藥條例》《甘肅省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一係列利好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文件。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伯榮表示,甘肅中醫藥發展政策措施已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相對成熟的政策體係,有力推動了中醫藥在新時代的傳承創新發展。

  “正本清源”助力中醫藥産業發展

  地處隴西山區的福星鎮龐家岔村海拔超2000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多種中藥材的生長。然而,就在幾年前,由于種植不規范,隴西黃芪等中藥材品質下降、聲譽受損,當地人經常遭遇客商壓價。

  五年前,在當地龍頭藥企的GMP等認證規范下,通過進行大規模適宜機械化耕作的梯田改造,當地的合作社負責人劉振文帶領全體社員,嘗試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種植戶享受專家一對一指導、每年畝均補貼一袋有機肥和兩袋復合肥、農機具補貼等連續政策“紅利”。2023年,這個合作社産值預計將突破300萬元。定西市委副書記溫衛東介紹,定西中藥材種植面積已擴大至200萬畝,標準化種植率達80%以上。

  甘肅近年來大力推進中草藥規范化和標準化種植。劉伯榮説,2022年,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為491萬畝,標準化種植率為55%,産量達147萬噸,位居全國前列。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持續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綠色標準化生産,是中醫藥産業全産業鏈健康穩定發展的“密碼”。為持續推進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規模化、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全力保護中藥材道地品質,2019年,在隴西藥圃園基礎上,甘肅省中草藥種質資源庫正式建立。

  中草藥種質資源庫的建設,一方面是保護種質的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可以對好的品種進行試驗、繁殖、推廣等。截至2022年底,甘肅省中草藥種質資源已保存品種有94種,共3264份,以植物實體(標本)形式保存412種1300份。從種質資源開發保護到大田種植,從現代化加工再到全國銷售,創新正驅動甘肅中醫藥全産業鏈高速發展。當地正加速建設蘭州西部藥谷産業園和蘭州高新區國家生物産業基地項目,吸引佛慈、和盛堂、普安康等30余戶醫藥企業及研發機構入駐園區。

  2023年上半年,甘肅規模以上中醫藥生産企業101戶,實現工業總産值58.49億元,同比增長20.8%;實現工業增加值14.38億元,同比增長12.4%。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幾年前,“90後”的護士張妍辭職後,返回家鄉隴西,利用當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自己熟悉“藥食同源”的優勢,開了一家藥膳火鍋店。她帶領團隊從藥膳食材、烹飪做法和養生手法三個層面打造出全套的中藥膳食産品,形成了多個係列的藥膳滋補養生類産品,深受當地消費者歡迎。

  如今,中醫藥文化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影響普通人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西醫西藥相比,中醫藥作為純天然療法,在延年益壽、養生保健方面優勢顯著,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隴西奇正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羅永慧説。

  近幾年,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轉變,甘肅中醫藥已在世界各地搭建起“健康橋梁”。甘肅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精華,按照“以文帶醫、以醫帶藥、以藥帶商、以商扶貧”的發展思路,推動中醫藥“走出去”,與世界各國開展高水準、深層次交流合作,不斷提升中醫藥在世界的影響力。

  自2013年起,甘肅先後在烏克蘭、法國、新西蘭、匈牙利等國建立了16家岐黃中醫學院或中醫中心,有效增強了甘肅中醫藥文化的對外影響力。此外,甘肅還深化與日本、伊朗、巴基斯坦的科技交流合作,研制出甘肅主要中藥材專用微生物菌劑。通過國際交流合作,甘肅中醫藥産業“朋友圈”持續擴大。劉伯榮表示,甘肅未來將與各方共用資源、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傳承中醫國粹、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産業和事業,讓中醫藥走向世界,為全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新力量。(記者 程楠 郭剛)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2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