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 11 10:30: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産業標準化 服務個性化 長三角民宿發展經驗加速推廣輸出

字體:

  美團民宿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五大城市群的在線民宿房源規模中,長三角城市群佔總量的三成,排名第一。不只是數量上,在數字傳媒技術、工業製造能力的加持下,長三角民宿的産業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長三角民宿企業和品牌去到中西部地區投資,在帶去先進管理和發展經驗的同時,賦能當地鄉村振興。

  長三角民宿品牌

  涌起“異地”投資熱潮

  在尚未完全開發的娘娘山腳下建造7棟環保木屋民宿,因地制宜開發一條非熱門小眾旅游線路,配合打造唐卡、皮影、土繡等傳統文化體驗項目……儘管預估每年營業時間只有8個月,總部位於上海的鄉伴文旅集團還是將旗下知名民宿品牌樹蛙“移植”到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一處海拔約2500米的山腳下。

  “民宿三面環山,夏天面前就是萬畝油菜花田,冬天屋後能看見冰川,躺在屋內就能看到上萬頭的牦牛經過,對於東部地區的消費者來説,這種‘野生’的風景加上優質的住宿一定很有吸引力。”鄉伴文旅集團副總裁、樹蛙部落總經理付叢偉説,青海樹蛙不止瞄準本地高端客群,更希望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有消費能力的游客來體驗,讓游客留下來、沉浸式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

  “隨着長三角民宿供給和消費趨近飽和,越來越多起步於長三角的民宿品牌開始向全國其他地區投資,長三角的游客也期待尋求更多不一樣的體驗。”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認為,隨着交通越來越便捷,長三角民宿産業“外溢”、尋找更多增量空間幾乎成為一種必然。

  過雲山居的創始人李超駿介紹,除了位於長三角的四家民宿,目前公司正在籌備位於江西、四川、福建、廣西、河南等多地的項目,“過雲山居的一大經驗是尋找風景奇絕的目的地,比如我們松陽的標杆項目位於懸崖附近、雲霧繚繞,有天然的美感,相信目前中國廣袤的大地有更多風景等我們去發現和投資。”

  對於這一趨勢,花間堂和十里芳菲的創始人張蓓也&&認同。她介紹,起家於浙江杭州的十里芳菲,如今已經在四川雅安、江西吉安、西藏日喀則等多地落地。

  在美團文旅研究院副秘書長武曉琛看來,對民宿行業而言,各個地方雖然資源稟賦不同,但都有周期性和多層次供需匹配的共性,讓民宿資源“活”起來,破解“淡季住不滿、旺季沒處住”的難題,是目前行業正在努力的方向,“&&的數字化運營正着力幫助民宿經營者更敏銳把握周期變化,讓手中的房子在結構性周期內匹配不同的需求,實現‘長三角繁榮’的快速複製。”

  加快産業化步伐

  推動標準輸出、人才輸出

  “一個行業要走向現代化、做大做強,就必然要經歷産業化階段。”張曉軍説,從前期選址,中期設計、施工,到後期運營,長三角民宿行業已經呈現出愈加明晰的行業分工,在標準制定等方面也走向成熟,這些也伴隨着更多民宿品牌“外溢”走向全國。

  跟隨民宿品牌的腳步,總部位於浙江衢州的愛智貞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市場也逐步從長三角擴展到全國。在愛智貞酒店事業部總經理蔣偉看來,當前高檔品質民宿的價格不斷提升,説明了這一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與此同時,從多點、散、小的形式走向有規模有系統的産業化,作為住宿行業産業鏈的一環,愛智貞也多有受益。

  産業化背後離不開政府的培育。作為中國民宿發展史上的一張“金名片”,浙江湖州是不少民宿人心中的“殿堂”。湖州的民宿産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正在於率先制定了多項標準。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標準既在頂層設計上促進了行業健康和蓬勃發展,也為全國更多地方的民宿發展提供了有益經驗。

  據悉,早在2016年,湖州就&&了《關於確定民宿範圍和條件的指導意見》,2020年又制定了《示範民宿服務質量指南》及“十有十無”等地方標準,此後又發布了《民宿管家職業技能等級評定規範》。

  從自發的民宿開發建設到成體系的人才培養,諸多長三角的民宿企業也成為行業人才培養的“學堂”。

  張蓓介紹,早在2019年,十里芳菲就迎來了重慶師範大學的8名實習生,深度學習十里芳菲的運營和管理經驗,如今已經有4位正式留任;2023年,雙方拓展了合作方式,十里芳菲與該校地理與旅游學院合作編寫行業發展案例集,以期將相關經驗推廣到更多地方。

  在江西釣源,十里芳菲還與當地政府合作啟動了“蝴蝶返鄉計劃”,引導原住民就地創業、就業。比如,十里芳菲會幫助村落中的創業者提供店面設計輔導、運營培訓、&&營銷等全方位支持。

  塑造新鄉村美學

  行業呼喚進一步創新升級

  企業主體有尋找增量市場需要,地方政府也有引入高端民宿賦能鄉村振興的需要,兩者的“雙向奔赴”讓大量優質民宿在全國更多地方落地生根。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僅僅是簡單的複製還不夠,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植入獨特的美學價值、激活本地消費能量,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張蓓介紹,十里芳菲一直致力於以村落為載體,打造集生態農業種養殖、在地文創、村落生活體驗為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我們定義它為中國生活美學村落,一個超級鏈結器,鏈結更多鄉村生活美學的內容和場景的同時,推動鄉村振興,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風景優美、人文底蘊獨特的村落就是實踐基地。”

  如江西釣源項目位於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村,歐陽修宗親一直在這裡繁衍生息,此外,周邊還有幾百畝的農田和林地,有着保存良好的生産、生活系統。就地將當地文脈活化,是十里芳菲一直在實踐的課題。

  在付叢偉看來,以品牌化的優質住宿為載體,不斷挖掘在地的文化特色,是民宿企業重要價值體現。

  “從空中俯瞰,大通縣遍是條條山溝,我們跟東部優質民宿企業合作,也是希望能夠打通‘溝道經濟’,為鄉村振興賦能。”西寧市大通縣副縣長李雲説,青海樹蛙項目是東西部協作的一個重要實踐,當地政府與鄉伴、騰訊等企業成立了合資公司,以數字化手段對游客進行畫像,為其量身定制旅游線路;同時,與本地蔬果、手工藝、養殖企業合作,推動本地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隨着小眾游和近郊游熱度不斷提升,相信未來高品質民宿還會迎來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旅游和民宿不只是一張床,如何把內容做得更豐富,導入更多文化內涵,企業需要不斷探索。”李超駿説,除了選址上追求風景絕佳的目的地,過雲山居也在尋求與劇院、藝術館、獨立攝影人等的合作,以期豐富作品的內涵、構建出消費者新的精神家園。(記者 胡潔菲)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974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