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爸爸,我們總算把你盼來了!”剛下飛機的王喜新還來不及卸下背包,就被一群等候已久的新疆姑娘激動抱住,“王爸爸你的頭髮怎麼白了這麼多”“米妮你又長高了許多”……他們緊緊攥住的雙手,和流着淚的年輕臉龐,為這次相隔四年、橫跨萬里的再次見面,添上了來之不易的喜悅。
王喜新是山東省文登師範學校學生處主任,擔任了“戰略援教”首期項目新疆班三年的班主任,和這些新疆姑娘們情同父女。這個起源於民間的公益項目,從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資助一批學子,赴山東文登師範學校就讀學前教育專業,2019年畢業一別,四年未見。
米爾妮嘎爾·庫力克(以下簡稱米妮)和卡尼加漢·巴扎爾加米裏(以下簡稱卡尼)是這批學生的代表,她倆激動地跑上前,為隨後下飛機的翁太瑋和劉會遠熱情地帶上塔吉克族特色的謝依達依帽,“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感謝你們!”
翁太瑋和劉會遠分別是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會的理事長,兩家基金會正是“戰略援教”項目的發起方和資助方,這次,他們是特意來喀什看望這批孩子,也為新一期項目拓展做深度考察。
這註定是一趟充滿淚水和喜悅的見面,也是一次帕米爾高原和內陸的情誼延續,更是一個民間公益回應國家發展的拳拳愛心故事。
中國海拔最高的幼兒園
(米妮和紅其拉甫村幼兒園的孩子們)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伴着歡快的電子琴聲,12個穿着民族服飾的孩子在米妮老師的指揮下和聲高唱、搖擺起舞,盡顯可愛。
這原本是一個最普通的幼兒園教學場景,但對於中國海拔最高的幼兒園——紅其拉甫幼兒園來説,卻是歷經了數代人努力才得以實現的基層教育夢。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縣,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薩雷闊勒嶺托舉而成,平均海拔4000米,平均氣溫零下2攝氏度,空氣中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52%,周邊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88公里,自然環境惡劣,經濟底子薄弱,當地教育水平嚴重滯後。
(米妮在給孩子們上聲樂課)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民間援助下,這裡的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紅其拉甫村有了村級幼兒園,也迎來了專業的學前教育老師,米妮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米妮和其他23名塔吉克族女生經層層選拔,成為“戰略援教”項目首期受助學子,由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會全額資助,赴山東省文登師範學校求學。2019年,她們畢業全部回到塔縣從事幼師工作,為當地的學前教育注入全新活力,迅速成為當地學前教育的骨幹力量。
米妮把從山東文登師範學校學到的先進教育理念和知識,全身心地運用到孩子們的教學當中,一改當地學前教育落後的面貌。中國最高海拔的幼兒園,從此有了比肩內陸城市的教師資源。
“戰略援教”項目初見成效
卡尼也是戰略援助項目首期受助學子之一,現已成長為塔合曼鄉拜什庫爾幹村幼兒園園長。近日,在喀什地區召開的“愛在邊疆情暖高原”戰略援教項目座談會上,卡尼接受採訪時説,“戰略援教項目對我最重要的改變是開闊了視野,讓我有能力為家鄉孩子帶來更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
文登師範學院的三年求學時光,這些帕米爾姑娘受到各方的支持。從量身定制的培養方案,到溫暖人心的人文關懷;從安排周密、內容豐富的校外活動,到萬里之遙回鄉陪護和家訪。她們不僅習得了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民族團結融合的思想也在心裏深深扎了根。
2019年7月,首期24名學生畢業全部回到塔縣從事幼師工作,為塔縣帶來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和知識,並迅速成長為當地教學骨幹。2021年,在塔縣舉辦的幼兒園教師技能大賽中,她們包攬了所有比賽項目的第一名,還有諸多第二名、第三名。迄今,已有11名學生擔任當地幼兒園園長。
幼兒園裏,記者問孩子們長大想做什麼,“科學家”“宇航員”“消防員”……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我剛到幼兒園時,他們還不會講普通話,問這個問題,大多是説要當護林員呢。”卡尼笑着説。“他們從小沒接觸過外面的世界,所以也想象不出更多的渴望和追求。我們鼓勵孩子要走出大山,去更遠的地方求學。最近有孩子就跟我説,長大要去北京天安門看升旗,還要去威海看大海,去深圳和廣州感受大城市的繁華。”
給高原的孩子打開了夢想的斑斕之窗,這些帕米爾姑娘的自身家庭境況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如今已是達布達爾鄉小學中心幼兒園園長的米妮説,“以前剛工作沒有車,回家很不方便,常常留宿學校,現在村級幼兒園老師也能每天回家,有的同學還在喀什為自己的父母買了房子。”
據介紹,該項目開創了全國先例,為民間慈善組織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教育精準扶貧、民族團結融合和紅色文化傳承提供了極具參考意義的範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從2016年首期新疆班開學至今,“戰略援教”項目已走過7年,111名同學獲得了教育幫扶。2020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2020年內地西藏班新疆班招生工作的通知》,該項目被納入,每年招生計劃30人,專業為幼兒保育,招生範圍“新疆高海拔貧困地區邊境縣女生”,錄取工作由新疆教育招生考試院統一負責,並獲國家補助。
2020年起,“戰略援教”二期項目實現了升級:保持受益對象為優秀女性初中畢業生的要求,資助對象從塔縣擴大為新疆高海拔貧困地區的邊境地區,受益對象的選取民族從塔吉克族擴大為新疆各民族。條件變了,但不變的是,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會對學生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除國家補助外,一應費用,依然由兩家基金會全部承擔。
此次赴疆,兩家基金會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深度調研相鄰地域民族的教育現狀和需求,為“戰略援教”三期項目打好前站,站在前兩期的項目成果上,為新疆教育幫扶開展三度探索。
落實治疆方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實現長治久安,關鍵在人,根本在教育。治疆是國之大事,援疆是國之要略。教育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生動實踐。
在地理位置上,塔縣具有“一縣鄰三國,兩口通兩亞,兩路連東西”的獨特區位優勢,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如今也是喀喇崑崙公路的最後一站,處於“一帶一路”雄心勃勃的“中巴經濟走廊”的第一線,是新疆東聯西出、西進東銷的重要國際貿易通道。
教育作為打造“民心相通”良好局面的重要途徑,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戰略援教項目通過改變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教育的落後面貌,為新疆的發展提供人才儲備,為“一帶一路”倡議構築着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