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6月15日電 題:貴州威寧:烏蒙高原“風光互濟”助力綠色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凡、汪軍
在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組件生産線上的工人不停忙碌,大小機器精準作業。
“我們瞄準新能源市場定位,是貴州第一家研發生産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公司。”該公司總經理盛兆選説。這家成立於2022年的公司專門致力於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産。
被稱為“陽光之城”的威寧,位於雲貴高原烏蒙山腹地,是貴州省平均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縣。這裡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日照時數1812小時。近年來,當地依託豐富的風、光資源,引進和培育多家企業開發光伏、風電及相關配套産業,助力綠色産業集群發展,“風光産業”逐漸成為威寧一張靚麗的“産業名片”。
貴州一道長通公司生産的首批光伏組件今年一季度發往新疆喀什,如今已經在大西北落地生根,源源不斷生産清潔電力。盛兆選介紹,公司自今年3月正式投産以來,保持全天候生産狀態,産品發往貴州興義、新疆、雲南、廣西等地。公司還計劃將産品業務拓展到南非、日本、歐洲等海外地區。
“目前,憑藉大數據賦能製造,公司採取自動化流水線生産作業,年産能為1.8吉瓦,預計年産值達30億元,並帶動200餘人就業。”盛兆選説。
威寧縣搶抓新能源産業發展機遇,不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截至目前,威寧共引進18家發展新能源産業的企業,建成並網新能源項目62個,裝機規模368萬千瓦,累計發電294億千瓦時,全縣累計實現風、光、水發電産值達146億元。
在一些農村山區,威寧縣還廣泛開展“農光互補”“畜光互補”“風光互補”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實施項目,提高能源利用及土地利用效率。
在威寧縣雪山鎮灼甫草場,100余&“大風車”呼呼轉動,在風電場不遠處,一片片光伏板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這是貴州目前最大的“風光互補”發電場。該發電項目由華能威寧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運營,每年能提供清潔能源電量4.5億千瓦時,與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標煤13.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威寧縣廣泛開展“農光互補”項目,在光伏板下種植蔬菜、油茶、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發展“板下經濟”17331畝,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威寧縣龍街鎮副鎮長馮迅介紹,龍街社區在連片的光伏板下,發展了133個食用菌大棚,年産鮮菇400萬斤左右,産值超過1000萬元,創造100余個穩定就業崗位。
“我們將鋪在地上的光伏板高度由原來的1.5米提高到3米,既不影響發電,又利用光伏板遮擋增加了大棚抵禦冰雹、雪凝等自然災害的能力。”馮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