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05 09:11:50
來源:證券時報

近兩月逾30家A股公司涉重整 恢復造血能力是關鍵

字體:

  數據來源:Wind  胡華雄/製表  圖蟲創意/供圖

  企業重整,是近期出現在A股上市公司公告中的一個熱詞,僅最近兩個月,就有30余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提及重整事項。

  資深市場人士桂浩明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企業重整活動近年的確比較活躍,其背景是經濟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後,一些行業的企業長期跟不上節奏的變化,出現經營困難,融資方面也出現問題,使得相關企業很難持續經營,這就涉及到企業重構的問題,有時就表現為企業重整。

  不過,從A股市場上市公司重整實例看,多數通過重整改善了當年度的財務報表上的凈資産和凈利潤等指標,但扣非凈利潤多數仍為負,一些公司風險警示情形也仍未消除。要想脫胎換骨,恢復真正的“造血能力”才是關鍵。

  上市公司重整接連出現

  據Wind數據,僅最近兩個月,就有30余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提及重整事項(包括被債權人申請重整、預重整及披露重整相關進展等)。

  比如*ST中捷近日公告,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十八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擬向法院申請重整的議案》,因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産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擬向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

  *ST泛海近日發布公司預重整債權申報通知的公告。公告顯示,依照相關規定,經債權人推薦,北京市一中院指定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擔任公司預重整期間的臨時管理人,臨時管理人就公司預重整案的債權申報相關事項發出債權申報通知,請各位債權人按照通知內容及時申報債權。公告稱,請泛海控股債權人於7月1日(含當日)前,根據《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申報指引》向臨時管理人申報債權,書面説明債權金額、債權性質、是否有擔保或連帶債務人等事項,並提供相關證據材料。此後,*ST泛海進一步發布臨時管理人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的公告。

  *ST新聯近日發布的關於臨時管理人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的公告也稱,為順利推進公司預重整和重整工作,穩妥有序化解公司債務危機和退市風險,恢復和提升公司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維護和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權益,臨時管理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北京破産法庭破産重整案件辦理規範(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開招募公司的重整投資人。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需要厘清破産重整和破産清算的區別。破産重整是包括引入外部投資人等多種方式,給予瀕臨破産但又具有繼續經營價值的企業一次重生的機會,重整後企業仍然存續。破産清算則是讓沒有挽救希望或繼續經營價值的企業,通過對債權債務關係的全面清理退出市場。

  桂浩明指出,企業重整不同於過去投資者比較熟悉的一般意義上的資産重組。一般意義上的資産重組往往是企業經營出現一些問題,然後一些優質企業通過收購兼併等方式把它吸收,甚至達到借殼或者買殼上市,這是傳統的資本運作模式。在企業重整過程中,企業困難比較多,本身已缺乏正常經營能力,往往不是靠一家公司的力量介入,有的還要靠政府力量介入,需要做全方位的調整和處置。

  不少公司面臨退市危機

  一般而言,涉及重整事項的公司普遍經營狀況較差,這從相關公司的財務數據可見一斑。

  記者梳理上述30余家A股公司情況發現,半數公司2022年末的所有者權益已為負數;包括*ST美尚、*ST愛迪、*ST紫鑫、*ST商城、*ST弘高、ST花王、*ST搜特、*ST藍盾、*ST天潤在內的多家公司2022年末的貨幣資金不足1億元。

  營收方面,包括*ST商城、*ST弘高、*ST美尚、*ST紫鑫、*ST京藍、ST花王在內的多家公司2022年營收不足2億元,*ST藍盾營收不足1億元。

  利潤方面,絕大多數公司則已陷入虧損,2022年度虧損額超過10億元的公司不在少數,其中金科股份、海航控股、*ST中天、*ST正邦、*ST泛海當年度虧損額更是超過100億元。

  其中,不少公司同時面臨退市危機。

  比如,*ST搜特此前公告被債權人申請重整,近日公司收到法院終結預重整程序通知書和不予受理重整申請裁定書。上述終結預重整程序通知書顯示,根據預重整管理人於5月15日向廣東省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的書面工作匯報,目前搜於特公司存在重大退市風險,且重整事項尚未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復支持,對該公司重整價值和條件具有重大影響,廣東省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終結本案預重整程序。5月29日晚間,*ST搜特公告,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交易。

  恢復“造血能力”是關鍵

  從A股市場上市公司重整實例看,相關公司要想脫胎換骨,恢復真正的“造血能力”才是關鍵。

  數據顯示,近年來,包括海航控股、奧瑞德、*ST天馬、*ST尤夫、*ST海核、*ST方科、*ST博天在內的不少公司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相關公司多數提到了重整對公司産生的影響。

  比如*ST尤夫去年12月公告,湖州中院裁定確認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終結公司重整程序。公告稱,公司通過在重整程序中實施出資人權益調整,引入重整投資人提供資金支持,有效化解公司債務危機,解決了違規擔保等歷史遺留問題,並通過設立信託計劃實現了與公司主營業務無關的非保留資産的剝離,江蘇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公司資産負債結構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財務數據顯示,*ST尤夫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虧損,虧損額分別為7.51億元和14.1億元,但通過重整,2022年公司扭虧為盈,盈利5.17億元。由於相關風險警示情形已消除,公司股票於今年5月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尤夫”變更為“尤夫股份”。

  奧瑞德也在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的公告中&&,通過重整程序,引入的重整投資人為公司提供增量資源的支持,公司進一步化解了債務危機,將有利於改善公司資産負債結構,減輕歷史包袱。重整完成後,奧瑞德將繼續聚焦於藍寶石材料精深加工領域,並通過重整投資人的規劃安排,引入優勢資源,穩健發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奧瑞德2020年虧損6.85億元,2021年虧損4.83億元,在執行重整計劃的2022年公司扭虧為盈,盈利0.6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公司執行重整的當年度,利潤雖轉正,但扣非凈利潤多數仍為負,一些公司風險警示情形也仍未消除。這表明,要想讓重整真正發揮作用,仍需要相關公司努力,恢復自身“造血能力”,從實際經營的改善上發力,而不能僅停留在改善短期財務指標上。

  桂浩明指出,通過重整,有些公司能夠改變自身面貌,但是很難像資産重組過程中那樣出現“麻雀變鳳凰”的故事,重整的推進也並非一帆風順的事情。此外,怎樣利用好資本市場,發揮投資人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對上市企業的重整,也是一個新的課題。(記者 胡華雄)

【糾錯】 【責任編輯:趙家瑞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