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27 00:57:17
來源:新華網

科技創新如何更有效合作?——來自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的聲音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科技創新如何更有效合作?——來自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張漫子

  5月26日,來自五洲四海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集聚北京2023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多位重量級嘉賓圍繞“開放合作·共享未來”主題,深入探討國家科技競爭加劇的當下,如何進一步開展有效合作。

  圖為2023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現場。新華社記者王琳琳 攝

  “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策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一是推動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順暢流動,為更多國際科技組織和各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來華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舞&;二是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聚焦氣候變化、環境治理、人類健康、糧食、能源等全球性挑戰,開展更多務實合作;三是加強全方位、多主體民間科技交流,實施“一帶一路”“碳中和”等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加快推進中國牽頭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為世界各國科研人員搭建互利共享的合作&&。

  “今年論壇的主題可謂恰逢其時。幾年前,‘共享未來’的理念還難以産生共鳴,如今已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兼理事比爾·蓋茨在視頻演講中&&,危機不分國界,人類必須致力於跨國合作。“中國擁有令人矚目的經驗與專長,長期致力於科技創新的投入。在應對一些全球複雜挑戰時,中國通過分享其科技成果與成功經驗,將能夠為世界做出獨特貢獻。”

  回顧中國科技發展歷程,我國科學家在開放合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對全球科技界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加。中國科學家牽頭發起或參與的深時數字地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以及最新發布的首次拍攝到黑洞和噴流全景圖等成果,都離不開全球科學家的密切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我們要加快建立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網絡,匯聚全球頂尖人才和資源,在開放合作中推動加快科技高質量發展。”

  “科技共同體”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演講中的關鍵詞。他認為,跨國界、跨領域、跨學科合作,才能共同發展。破局科技創新,離不開民間交流以及高水平頂尖人才之間的交流。

  科技是世界性的,發展科技也必須具備全球視野。量子信息等新型技術加速迭代、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這些都對全球科技創新組織模式、産業體系和國際治理帶來深遠影響。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一張世界地圖的故事。“我有一個習慣,在完成每次科研後,會向實驗室所有團隊成員致謝,有時不僅公布他們的名字,還會拿出一張世界地圖,用大頭針標記所有人員的出生地。”

  阿德姆·帕塔普蒂安説:“我希望全球都能認識到開放交流協作、包容與多元化才是科研學術界成功的標誌。危機時刻,智者搭橋,而愚者築墻。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彼此關愛、互利合作。”

  中國科協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束為&&,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科技促進和平與發展、倡導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是全球科技界的責任所繫。中國將加強創新資源的融通效能,推動國際科技組織的&&互通,增進國際科技交流,推動全球創新協同,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4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