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21 08:11: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草莓99、蜜瓜假進口……“水果自由”路上還有哪些坑

字體:

  品類豐富、品質優良的水果如今已經成為人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不良商家將歪心思動到水果銷售領域,通過過度包裝、打資訊差等手段牟利。業內人士建議,應採取更為多元的監督管理手段,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假精致”還是“真上當”?

  一列精致的木盒碼放整齊,打開後,各種裝飾填充物充斥其間,實際內容物卻只有一顆草莓,店家告訴記者,這樣一顆“日本白雪草莓”,在節日能賣上近百元的高價。“小情侶送禮用的,誰還在乎味道呢?”

  記者打開網購平臺,發現類似的“精致水果”銷售量不小,哈密瓜、牛油果等各種水果被精致包裝一番,再打上進口標簽,就能標上數百元的價格。

  在一家店鋪,一顆標注日本品種的草莓竟然要價高達99元,當記者詢問其是否真的是日本進口産品時,店家卻顧左右而言他,只表示“咨詢的産品都有現貨”。當記者追問進口草莓是否還能保證新鮮時,店家幹脆放棄了回復。

  在另一家店鋪,也有標注為進口品種的蜜瓜,單個售價在五百元左右。但受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關品種多年前便已不允許進口,平臺售賣的要麼是違規進口,要麼是“冒牌貨”。“還有一些水果的品種是本地引種的,但是部分商家會引導消費者誤以為是進口水果,從而抬高價格。”

  記者看到,僅該品種蜜瓜有上千銷量,店鋪內的許多其他“進口水果”“精致水果”,也至少有幾百單的銷售成績。

  售賣類似精致水果的店鋪留言區,記者發現,有網民曬圖表示包裝精致“有面子”“收到禮物很喜歡”,但也有網民直言“智商稅,別買”。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消費者對包裝水果的特殊需求,是高價水果市場形成的原因之一。“情人節送出去顯得高檔,也讓人有被重視的感覺。”在售賣此類商品的網店評論區,類似的説法屢見不鮮。有受訪者表示,在不少社交平臺,都會看到此類精致包裝的水果,令人“忍不住也想精致一下”。面對“智商稅”的評論與質疑,也有網友回應稱,買的就是“顏值”,不在乎價格高一點。

  有店家直言,為了不顯得寒酸,“人情上過得去”,節日期間豪華包裝的水果一直有銷路。“會有顧客覺得太貴,但總是咬咬牙就買了。”

  業內人士表示,在水果售賣市場,不同品類的利潤差價不會太高,一些不法商家為了掙得更多,動起了“歪腦筋”,比如加盒加蓋,利潤率能上一個大臺階。

  部分商品銷售環節弄虛作假

  記者採訪業內人士了解到,部分生産環節劣質果流入電商及直播平臺。鮮蜂(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彪告訴記者,果園出品的各類水果,一般都有按字母進行的等級劃分,“最劣質的我們業內一般叫‘電商果’。”王彪解釋説,有傷的殘次品一般很難在傳統渠道進行銷售,一般以很低的價格轉賣給一些電商平臺的商戶。

  “這種水果業內也默認沒有質保,賣出去就不管了。”王彪表示,果園與收購商戶在此類水果上有著“默契”,不會驗視相關果品的良品比例。“消費者買到品質不好的,一是生鮮投訴取證難;二是幾十塊錢大部分人覺得不值當,因此最後往往落個不再追究的結果。”

  中間批發環節也存在弄虛作假現象。天津食品集團商貿公司副總經理蔣連成告訴記者,在批發環節,部分不法商家絞盡腦汁謀求利潤。“比如有一種常見的水果增重方式,就是在箱內的紙板隔層的縫隙內,填入石灰等工業産品。”

  蔣連成表示,以次充好也是常見的問題。“打開箱子大個兒的在上層,小個兒劣質的在下層。但一批貨不可能全部拆開驗視,這會增加成本。”以蘋果為例,冒充甘肅或山東的優質蘋果,平均賣價能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非專業人士,一眼很難識別出來。”

  資訊差之下零售端也不可掉以輕心。王彪表示,在銷售環節中利用資訊差將劣質水果高價賣出也是常見手段。“比如榴蓮,反覆凍融,果肉會發白甚至變質,消費者不知道就會以正常價格買走。”

  “水果自由”期待更完備保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公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粧品》強制性國家標準將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錦天城(天津)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玉華表示,新標準落實後在執法實踐中要注意新的適用問題,針對當前水果銷售領域可能存在的一些新的包裝形式及變種,應加強監督管理。

  蔣連成建議,應加強水果銷售中“三品一標”等國家認證標準推廣,對于一些特色産品也應加強地方性標識的注冊及維權。監管部門可加大對于以次充好、“冒名頂替”等銷售領域存在問題的打擊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可以開展水果選購知識講座等活動,從增加消費者鑒別能力入手。”

  此外,針對線上平臺生鮮交易監管維權不易等特點,部分業內人士建議,加大對于生鮮電商平臺商戶的入駐審查力度,建立更為長效的追責機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生鮮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顯示,商品資訊標注不規范,商品變質腐爛、破損、異味,商品實物與宣傳不符等是生鮮電商投訴的高發問題。“有的投訴差評商家自己就能刷下去,有的換個名稱重新上架。”王彪建議,電商平臺應聯合監管部門設置更為完善的評價與商戶退出機制,推動消費者參與其中,持續優化電商水果市場。(記者 郭方達)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944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