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15 22:02:11
來源:新華網

扔“手雷”滅火、滅火棒進油鍋……“網紅”消防産品功能隱患調查

字體:

  新華社南寧3月15日電 “滅火手雷”、車載自動感應滅火貼、滅火球……隨着人們消防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少人自行購買、儲備消防産品。記者採訪發現,這些“網紅”消防産品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暗藏安全隱患。

  五花八門的網紅消防“神器”

  記者在一主流網購&&上輸入“滅火”關鍵詞,顯示出大量新型消防産品。“遇火即爆,無須看管”“簡單一投,瞬間滅火”“自動感應,自主預防”……在不少産品的宣傳頁上,商家描述的産品功能極具特點,均突出滅火快捷、效果極佳。

  這些網紅滅火産品形態各異,涵蓋了廚房、家用封閉空間以及汽車起火等多個使用場景。不少商家的産品月銷數千件,價格從十幾元到上千元不等。

  相對傳統的滅火器而言,此類産品使用方式更為簡單,有的還打上“傻瓜式”操作的標籤。記者梳理發現,這些産品從使用方式上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是預先安置型,如自動滅火貼,這類産品有着精巧的外觀,可直接貼在汽車發動機艙、電池箱、櫥櫃等相對密閉場景,能夠實現自動檢測火情、自動滅火。第二種是投擲型,如售價在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的“滅火手雷”,其以特殊的外觀和吸睛的使用方式來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使用者把産品投擲到發生火災的位置,待其“爆炸”後即可滅火;第三是便攜噴射型,如便攜氣溶膠滅火器,只需將産品保護拉環打開,對準火點,摁下開關噴射,即可達到滅火效果,此類産品與傳統滅火器的使用方式相似。

  産品質量良莠不齊

  這些“網紅”消防産品是否真實有效,安全性究竟如何?日前,記者聯合消防部門對部分産品進行了滅火性能實驗。

  在測試一款名為“油鍋滅火棒”的産品時,記者按照説明連同包裝一起丟入着火的油鍋中,但是火勢並沒有止住。記者隨後又丟入一包,依然沒有滅火成功。

  消防人員將火撲滅後,記者看到,其中一袋的外包裝已經燒壞,産品內液外滲,而另一袋連外包裝都沒有燒壞;在測試一款自動滅火貼時,測試人員先後使用了3個産品,最終只有2個起了作用。在隨後測試的幾款産品中,部分産品達到了較好的滅火效果,但同樣的産品在同一試驗條件下實際滅火效果表現也不盡相同。

  “滅火神器根據其滅火原理不同,使用範圍也不同,實際使用的不確定性較大。”南寧市江南區亭洪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謝卿説,火情現場往往情況複雜,這些産品在使用上有一定局限性。

  記者發現,這類網紅“消防神器”,許多産品執行的都是企業標準。記者&&一家“油鍋滅火棒”的生産廠家,其工作人員&&,該産品目前沒有行業標準,執行的是企業試驗大綱。

  據介紹,消防專用的滅火器有成熟的國家和行業標準,部分“網紅滅火器”標榜“消防認證”,但由於缺乏行業標準,各企業生産、檢測、認證流程中,所使用的産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規範並不統一。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有些産品執行的是企業標準,並沒有按照消防類産品去備案,這會影響到後續消費維權問題,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鑒別。

  勿讓消防産品“快餐化”

  除産品標準不一,質量良莠不齊外,若使用不當,部分網紅滅火産品還會帶來一定安全隱患。在測試自動滅火球時,記者根據産品使用方法將其懸挂,隨後消防員將堆放的衣服和木材點燃,大約兩分鐘左右,伴隨劇烈的聲響,滅火球受熱炸裂,乾粉從爆炸中心向四週噴射,而在第二次測試同款産品時,點火十余秒後,産品就發生了爆炸。

  中國消防協會工作人員周彪説,便攜式氣溶膠滅火器等産品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因為氣溶膠本身具有發熱性,如果密閉空間有可燃氣體,可能還會發生爆炸。

  當前,消防産品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網紅滅火産品對於普及消防意識可以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是滅火設備是消防安全最關鍵的一道防線,應盡可能地追求穩定可靠,而不應使其‘快餐化’,製造一些噱頭來推廣。”周彪説。

  消防部門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網紅消防“神器”時要擦亮雙眼。“正規的滅火器等消防産品有專屬二維碼,可以掃碼查詢其産品型式認可證書、檢驗報告、3C認證證書等,消費者採購要認準‘身份證’,選擇符合國家行業標準,且在正規渠道銷售的乾粉滅火器、滅火毯等消防器材。”謝卿説,如發生火情,火勢得不到控制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19”火警電話。

  文字:農冠斌、吳思思、聶新宇

  視頻:梁舜、農冠斌、吳思思、聶新宇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94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