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 07 17:20: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華中屋脊”神農架借高鐵邁開綠色崛起步伐

字體:

  新華社武漢10月7日電(記者李鵬翔、侯文坤)“我這還有幾位客人,哪家還能接待呀?”“誰家還有多的一次性牙刷、牙膏啊?”

  臨近中午,忙著招呼客人的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紅坪鎮溫水村民宿老板譚品軍,時不時翻看手機微信群裏的消息。“國慶假期快結束了,遊客還這麼多,還有預訂節後周末房間的,看來得再忙上一陣子。”

  深秋,神農架的茫茫林海已由蒼翠幻化成五彩斑斕。往年到這時,已是當地旅遊旺季的“尾巴”,村裏開始冷清下來,而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這是高鐵帶來的變化,藏在山裏的神農架如今也成了遊客説走就走的旅遊目的地。”譚品軍指著手機裏剛收到的訂房資訊説。

  今年6月20日,穿過神農架的鄭渝高鐵全線通車,將過去沒有一寸鐵路的神農架帶進了全國高速鐵路網,也把更多遊客拉來了神農架。

  “通車首月,武漢漢口站經鄭渝高鐵發出的391個旅行團中九成是到神農架的。”神農架高鐵站站長魏亞波介紹,通車100天,已有18.5萬名旅客乘高鐵到神農架。

  因為高鐵,神農架正迎來更多人的探訪。

  打開我國的綠色版圖,地處秦巴山脈最東端的神農架,與武陵山脈在長江三峽隔江相望,是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山高谷深、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物多樣。這裏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峰超過3100米,被譽為“華中屋脊”,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産等諸多“頭銜”。

  神農架林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守東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告訴記者,“隔山能講話,走路要半天”是神農架曾經的真實寫照。受制于交通不便,當地掙錢門路少,除了賣木材,很多人不得不遠走外地,打工謀生。

  路,是村民的期待,也成了黨和政府工作努力的方向。“十一五”期間,神農架實現建制村公路通達率100%;“十二五”期間,這裏建起了機場;去年,保(康)神(農架)高速通車,神農架並入全國高速公路網……

  不斷改善的交通,一點點縮短了神農架與外界的距離。曾經的“木頭經濟”逐漸轉向旅、農、林相結合的“生態經濟”,神農架邁出綠色轉型的步伐。

  幾年前,譚品軍也端起“生態碗”,吃上“旅遊飯”,每到夏季,避暑的遊客紛至遝來,是譚品軍最忙的時候。“可就那幾個月熱鬧,還是路太遠了。”他説,沒高鐵時,坐飛機性價比不高,公路仍是遊客進出神農架的主要通道,武漢過來500公里,自駕都要跑6個多小時,旅遊團的大巴耗時更長。

  漫長的車程讓一些遊客對神農架望而卻步,也讓譚品軍等旅遊從業者對每年漫長的旅遊淡季無可奈何。

  “一趟趟疾馳而過的高鐵改變了曾經的窘境,武漢到神農架只要2個多小時。”魏亞波説,神農架站每天開行列車40多趟,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等40多個城市。神農架由此與更多城市快速連通起來,躋身鄂豫、鄂渝“一日遊”旅遊圈。

  路程短了,遊客停留的時間長了。當地文旅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夏季遊客平均遊覽神農架景區個數從2019年的2.79個增長至3.78個。“我們每天要開出40多趟區內客運專線,連通各個鄉鎮和20多個景區景點。”張守東説。今年7月至8月,神農架重點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30.9萬人次,同比增長341.5%,較2019年同期增長60.1%;旅遊經濟綜合收入約27.8億元,同比增長266.7%,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52.6%。

  “這裏地形開闊,抬頭便是滿天繁星……”連日來,遊客汪勤每天都在直播間向網友推薦神農架天燕景區的“星空營地”。

  作為一名露營和天文愛好者,汪勤經常去到全國各地“追星逐月”。“以前就有人推薦神農架適合觀星,但路程太遠,自駕太累,火車轉汽車又太麻煩,一直沒列入計劃。”得知高鐵通了,汪勤終于實現自己的第一次神農架之旅。

  神農架天燕景區的“星空營地”。(神農架林區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高鐵拉來了更多遊客,也推動神農架進一步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科普實踐、露營觀星、觀鳥攝影……神農架統籌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加快豐富旅遊業態、完善旅遊産品、挖掘市場增量,發力構建“全域、全季、全時”旅遊格局,從單一觀光遊向休閒度假深度遊轉變、從單一景區遊向全域旅遊延伸。

  從羊腸小道上的肩挑背馱到彈石路上的顛簸難行,再到機場、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曾經山高路遠,如今大道如虹。

  “高鐵把神農架轉型發展拉進了新的階段,也為神農架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注入了新的動力。”張守東説。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905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