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 21 07:11:0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八閩大地踔厲奮發這一年:高質量啟航新征程 全方位推動新超越

字體:

  高質量啟航新征程 全方位推動新超越

  八閩大地踔厲奮發這一年

  華電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首&&上風電主控系統國産化機組(右)(2021年5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數字經濟和海洋經濟“乘風破浪”,綠色經濟和文旅經濟方興未艾,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相得益彰,多區疊加拓展對外開放新局面,台胞&企登陸第一家園建設取得新成效……

  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進入“十四五”以來,福建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中找準定位,立足資源稟賦,再塑發展新優勢,努力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新:“四大經濟”凝聚發展新動能

  走進福建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廠,轉動的機械臂在封閉的玻璃房間內噴塗施釉,視覺檢測機器人對着産品360度拍攝質檢,一台&無人駕駛小車搬運着馬桶自動入庫。

  現場生産負責人洪新民介紹,該生産線自動數控率超70%,年産能60萬件馬桶,所需工人僅300名左右,是傳統生産線的一半。

  晉江柒牌中華時尚産業園西服裁剪車間裏,智能數控切割機一天可裁剪120套衣服,是人工作業的4倍,一旁的“5G+AGV機器人”將剛裁完的面料自動送至3樓西褲車間,實現裁剪、縫製、製衣、倉儲等環節無縫銜接。

  數字賦能傳統製造,一座座智能化工廠在八閩拔地而起。數字經濟加快了福建傳統産業創新節奏,拓寬了實體經濟發展空間。目前,福建逾5萬家企業上雲上&&,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賦能效果日益顯現。

  作為國內電子數據取證行業的領軍企業,廈門美亞柏科公司研發的“取證大師”分析工具被全球30多個國家的執法部門使用。“公司連續多年研發投入佔比超17%。”美亞柏科董事長滕達説,創新讓公司駛入新賽道。

  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數字經濟正成為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和創業創新主戰場。2021年,福建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3萬億元,增長15%,佔GDP約47%。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顯示了福建省對資源稟賦的重新審視和優勢再造。

  擁有綿長海岸線和廣闊海域的福建,積極拓展藍色經濟新空間。2021年,全省海洋生産總值超1.1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緊盯海洋信息、臨海能源、海洋生物等領域,福建持續高處落子、新處布局。

  “別看這小小的牡蠣殼,做出的人造骨骼1克售價2000多元,比黃金還貴!”在位於福州高新區的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張其清展示了利用海洋資源研發的人體器官再生修復産品。去年公司産值達4億元,今年預計産能翻一番。

  瞄準全球能源變革“風口”,風能資源豐富的福建,正在戰略性布局海上風電産業。

  不久前,國內首&13兆瓦級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産業園順利下線。這是目前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電機組,單&機組每年可輸出500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能滿足2.5萬個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電,可減少燃煤消耗1.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8萬噸。

  作為全國少有的保持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福建堅持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協同並進,通過改革創新,持續畫好“山水畫”,激活綠色動能。

  走進閩中山區三明,滿目蒼翠,林海茫茫。連綿的山林,正通過林票、碳匯等形式,不斷創造山林添綠、林農增收的奇蹟。

  去年5月,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此簽發。三明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3197畝生態公益林,經第三方評估測算,監測期碳減排量12723噸,賣出14萬多元。

  “以前靠砍樹賺錢,現在保護好樹木,空氣也能變成‘真金白銀’。”高唐鎮副鎮長、常口聯村黨委書記張林順説,依靠良好生態環境,常口村發展林業、臍橙種植等特色産業,經營漂流、民宿等鄉村旅游項目,林農真正吃上了生態飯。

  今年初,寧德時代自主研發、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純電動船舶“白海豚1號”成功下水首航。這艘智能漁業輔助船舶長7.99米,續航里程220公里,能耗預計比傳統柴油船舶降低一半以上。“這是公司在新能源産業領域又一次嘗試,將綠色製造與海洋經濟相融合,‘電動福建’有了全新載體。”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説。

  緊盯碳達峰、碳中和機遇,福建綠色轉型全面推進。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2021年度綠色工廠名單,福建38家企業入選,居全國前列。

  住民宿看星星、推門窗見大海、約好友騎行山間……閩東霞浦縣三沙鎮東壁村依山傍海,以獨特美景成為灘塗攝影勝地。

  “越來越多游客喜歡在這裡度過一段慢時光。”東壁村“拾間海”民宿老闆阿曼説,“節假日店裏生意很火,要提前一兩周才能訂到房間。”

  小小漁村的光影變遷,成為福建大力發展文旅經濟的生動注腳。福建省發改委主任孟芊&&,懷抱綠水青山,福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進一步打響“全福游、有全福”和“清新福建”品牌,“讓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處處長蔣淞卿説,做強“四大經濟”是對福建比較優勢的挖掘再造,有助於福建找準經濟發展着力點和增長點。拓:多區疊加拓展對外開放新局面

  閩東三都澳灣區,寧德時代、青拓集團、上汽等重大項目布局於此,推動寧德市經濟強勁增長,去年增速達13.3%——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這一數字尤為亮眼。

  寧德曾經交通閉塞、發展滯後,被稱為“東部沿海黃金斷裂帶”。近年,優質的港口資源、較低的要素成本、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得以重塑,寧德競爭力大幅提升,積極布局鋰電新能源、不銹鋼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抱上了一批“金娃娃”,漸成我國東部沿海黃金經濟帶重要一環。

  “寧德發展得益於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了産業關聯發展、科技協同創新的良好態勢。寧德四大主導産業沿三都澳核心區布局,並向海內外輻射,形成了龍頭帶動、環灣一體的良好産業生態。”寧德市委書記梁偉新説。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福建放大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等多區協同效應,正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

  汽笛聲中,載有衞生用品、箱包、鞋服及工藝品等貨品的75010次中歐班列1月18日從泉州東站始發,前往萬里之遙的莫斯科。泉州,古代“海絲”起點城市,實現了“海絲”與“陸絲”交匯。

  “泉州中歐班列開行是雪中送炭。”美佳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漢河説,疫情之下國際海運一櫃難求、運費大漲。現在貨物從家門口就能搭乘國際班列,且比海運節省約25天,解決了企業的運輸難題。

  泉州市商務局局長張小紅説,泉州是外向型經濟強市,去年出口超2000億元,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破千億元。中歐班列開行,將為泉州及周邊地區企業出口賦能添勢。

  廈門、武夷山、寧德等多地也已開行中歐班列。2021年,福建開行中歐(亞)班列437列,同比增加21列。中歐班列“多點開花”,讓福建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班列通達俄羅斯、德國、中亞五國等10余個國家近30座城市,貨物種類涵蓋電子、機械、日用品、食品等,細分産品逾千種。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髮認為,中歐班列是福建拓展與歐亞國家經貿交流的重要橋梁,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活力。

  借“海絲”之勢,行開放之利。福建還發揮面向台灣地區和東南亞的區位優勢,着力開拓發展空間。

  1月10日,“絲路海運”新航線船舶“新明州98”號靠泊廈門海天碼頭,滿載貨物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泰國曼谷市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國家港口。

  “絲路海運”是我國首個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南介紹,“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已超過250家,“絲路海運”命名航線86條,累計開行逾7000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68萬標箱。

  李南&&,緊抓RCEP機遇,“絲路海運”將加強海外倉、物流園、碼頭的投資、建設、經營,發揮區位和港航貿易資源優勢,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絲路飛翔”工程也在持續深化:在廈門,新機場動工建設,廈門基地貨運航空公司加快籌建;在泉州,晉江機場擴能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在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進入新階段……

  海陸空立體布局,讓福建視野更寬廣。繼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成功舉辦後,福建省又緊抓金磚機遇,大力推進廈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建設。

  “廈門金磚創新基地涵蓋生物科技、新材料、綠色經濟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將為中國和巴西的企業提供很多機遇。”巴西馬托格洛索州駐亞洲國際事務顧問阿莉安娜·奧利維拉説,馬托格洛索州帕克科技園與廈門火炬高新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巴西外貿市場的開拓以及相關海外創新項目的引進。

  廈門金磚創新基地建設一年多來,聚焦政策協調、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等三大領域,發布兩批60項重點任務清單,建設7個新工業革命領域賦能&&,推出首批39個示範標杆項目。在去年9月舉辦的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上,28個凸顯金磚成色、總投資額達134億元的金磚創新基地項目簽約。

  廈門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福建省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1413.7億元,同比增長19.3%。一幅“金色”藍圖正以廈門為中心在福建徐徐展開。

  銜接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連通江西等中部地區,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克服腹地空間有限、資源稟賦不突出、基礎設施欠賬多等不利因素,揚長避短,厚積薄發,崛起為我國區域經濟重要板塊。

  “福建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戴永務認為,福建應持續發揮多區疊加政策優勢,不斷促進多區協同發力,建設層次更高、輻射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融:情融兩岸打造台胞&企登陸第一家園

  從1月持續到3月,台胞夏翠菊的微信朋友圈被櫻花茶園美景“霸屏”。她“曬”紅的、粉的櫻花,“曬”新推出的“櫻花中的小火車”,以及“三月的大好春光”。

  在漳&&灣農民創業園,夏翠菊和丈夫謝東慶的櫻花茶園遠近聞名。歷經多年努力,他們在這片人稱“大陸阿里山”的土地上,種出千畝綠色茶園,打造了“十里櫻花漫山開”盛景。

  致力於打造台胞&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福建,農業利用台資數量和規模居大陸各省份第一,漳平、漳浦、仙游等6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各具特色。“好風景帶來好前景。”謝東慶由衷地説。

  作為台胞主要祖籍地和&&投資聚集區,福建發揮獨特優勢,克服複雜&&形勢和持續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去年8月,位於漳州的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産。這個兩岸最大石化産業合作項目,一期投産後預計年産值超260億元,可拉動周邊地區塑料、橡膠、紡織等10多個相關行業、上千億元産業共同發展。

  閩&各領域融合持續深化。目前,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台資板掛牌展示企業3200多家。

  “疫情挑戰之下,廈門台資企業去年整體逆勢上揚,産值平均增長20%到40%。”廈門&&協會會長吳家瑩説。

  數據顯示,2021年福建新設&企1495家,比增21.2%;含第三地轉投,實際利用台資約50億元;閩&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元,比增26.2%。

  與台灣一水之隔的福建,正加快兩岸“應通盡通”步伐。

  到去年底,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累計提供優質水1703萬噸,金門民生用水逾七成來自福建供水。“金門百姓既喝上了‘放心水’,又保育了‘地下水’。”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洪佳興説。

  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電、通氣、通橋工作也在持續推進。通電方面,廈門望嶝、迎賓兩個電源點已開工建設;通氣方面,福建側已具備船運供氣條件;通橋方面,規劃方案、工程技術方案已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建設。

  福建對&貨物運輸通道日益拓展。2021年,首條以平潭為母港直航台灣本島的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廈門上線對&&運業務中外運集運倉;莆田湄洲灣港對&&轉鐵礦石比增30.8%。

  有形通道持續拓展,心靈融合也在不斷深化。今年1月,“90後”台胞林揚傑申請到福州首批面向台胞的公租房,租金是市場租金標準的70%。他和大陸妻子伍小麗高高興興添置沙發、窗簾、冰箱等物件,“我們在這裡越來越有歸屬感”。

  深化閩&鄉建鄉創融合發展、促進閩&農業融合發展、金融領域落實台胞&企同等待遇……在閩台胞享受到越來越多政策紅利。

  福建已率先公布第一批同等待遇清單225項,支持在閩台胞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等,政策覆蓋面、台胞受益面持續走在大陸“第一方陣”。

  “越來越多台灣青年來到福建扎根發展。”福建省&&會長江爾雄説,在校園裏他們是“同桌的你”,在職場上他們是夥伴、是隊友,在生活中他們可能成為愛人眷侶。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親緣,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身上延續。

  疫情擋不住閩&交流步伐。去年,福建成功舉辦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第九屆海峽青年節,同時開展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閩&&年古厝文化傳承研習營等300多場特色交流活動,總數約佔兩岸民間交流活動三分之一。

  台灣青年日漸融入福建基層治理。不久前,台灣規劃設計師、福建橙翔文旅總經理曾芝穎,為她參與建設的福建村莊寫下一封特別的家書。

  在家書裏,她欣賞莆田仙游鍾山鎮清澈純粹的稻田風景,以及蘊含在竹掃把、木工美學、磨豆腐和草編工藝中的內斂優雅氣質。她讚許福州永泰同安鎮的年輕人返鄉,為自己的團隊把茶廠宿舍改造成新地標而自豪。她想念三明泰寧水際村,在深夜喝茶嗑瓜子的熱烈討論中,在淳樸的木工大哥一家可愛的絮叨中,“內心覺得大家在一起真好”。

  福建累計吸引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近百支、人才300多名,陪護服務228個村莊。作為其中一員,曾芝穎持續為福建鄉村振興發聲:“福建的美好日常,隨時在身邊,希望更多台灣朋友能看到。”

  好:美好追求助推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

  今年正月裏,閩東周寧縣委組織部的“引才小分隊”,走進100多個村莊遍訪外出鄉賢,“物色”願投身鄉村振興的能人。“在周寧,越來越多人才正在奔赴一線。”周寧縣委組織部部長謝景峰説,這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

  為了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福建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探索共同富裕。

  走進閩西上杭古田鎮吳地村,山間盆地中處處豆棚瓜架、濃綠喜人。這裡氣候、土壤、水質俱佳,以生態方式種植的蔬菜生産季長、不愁銷路,生薑、甜椒、黃瓜等早被預訂一空,畝均年利潤1萬元左右。

  上杭縣委書記王波説,曾經被水泥、採礦等行業污染問題困擾的上杭,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新材料等新興産業,以及特色農業、文旅康養等綠色産業,實現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上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百歲老人,到去年底已有60名,佔總人口比例超過了“中國長壽之鄉”標準。

  福建一半以上縣(市、區)都是老區蘇區,這片土地昔日“幹革命走前頭、搞生産爭上游”,如今“奔小康不掉隊、謀發展爭跨越”,勇擔改革重任。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重要標誌。成為全國醫改樣板的三明醫改堅持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在邁入第十個年頭之際開始新探索。三明市提出,緊緊圍繞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的目標,努力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衞生健康服務。

  “衞生院不再是過去只能看感冒和皮外傷的地方了。”三明市沙縣總醫院夏茂分院院長曹清水説,這一年,沙縣總醫院加快資源下沉。之前碰到腦血栓和腦溢血患者,衞生院完全沒轍;如今,在醫生遠程指導下,衞生院可第一時間為患者介入溶栓。另外,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大為提高,贏得群眾更多信賴。

  去年6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主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華山醫院福建醫院開診後的第一台全麻手術順利完成。這&手術背後,有一段佳話。27年前,福州一位患者因腦瘤赴上海華山醫院求診,得到周良輔手術治療;2021年,這位患者腦中長出一顆新腫瘤,此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已落戶福州,他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高水平醫療。

  福建省衛健委主任黃如欣説,開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福建醫療衞生補齊短板、提升水平的重大機遇。福建將不斷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推動更多國家級優質醫療資源落地,有效減輕群眾跨省就醫負擔,力爭做到“大病不出省”。

  福建是我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和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青山綠水正不斷地轉化為真金白銀。

  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曾經的貧困戶謝春榮望著自家林地上的紅褐色靈芝,露出笑容。在致富能人帶領下,謝家的閒置林地被充分盤活,1畝多倣野生靈芝預計能帶來1萬多元純收入。

  武平縣委書記張麗華説,作為全國林改發源地,武平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去年林下經濟的參與林農約3.3萬戶,經營面積達156萬畝,實現産值40.2億元。

  閩北光澤縣被譽為“福建水塔”,武夷山脈跨境而過,水資源總量超過36.8億立方米。過去,光澤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不足5%,遠低於全省17%的水平。

  如今,光澤大力發展礦泉水、天然飲用水等包裝飲用水産業,並探索發展化粧品用水、醫療用水等高端水産業。曾經養在深山的“閒水”,正在變成“富民之水”。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福建努力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88歲的晉江市內坑鎮黎山村村民朱秀枝中風偏癱多年,因兒子殘疾而得不到優質護理;幸運的是,晉江探索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讓朱秀枝受益。經過近一年護理,朱秀枝從幾乎全天臥床,到能夠基本自主照顧起居,臉上笑容越來越多。

  “這樣的笑容,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方向。”晉江市長護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黃長沙説。到去年底,晉江長護險參保人超過33萬,覆蓋了全體職工醫保對象和全市村居數的五分之一。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最終落腳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福建省抓緊全面趕超重大機遇,八閩大地活力迸發,在勇立潮頭、勇毅前行、敢拼會贏的奮鬥中,一幅“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圖景正日益照進現實。(記者顧錢江、康淼、許雪毅 董建國、付敏、陳弘毅)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848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