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年報陸續出爐 穩中向好態勢延續
錨定新年良好開局 地方穩增長舉措蓄勢待發
繼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揭曉後,地方陸續交出全年經濟“成績單”。《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開局之年,多地經濟穩健復蘇、穩中向好,呈現動力強、態勢穩、韌性足的特徵。與此同時,面對“三重壓力”,地方加緊謀劃新一輪穩增長實招,並拿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力促2022年經濟“開門穩”。圍繞穩定工業經濟增長、激發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紓困減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攬子具體舉措還將密集落地。
根據各地統計局及地方兩會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已有江蘇、山東、海南、安徽、內蒙古、福建、湖北、上海、北京、重慶、廣東、四川、陜西等地出爐2021年經濟成績單,經濟穩健復蘇、穩中向好成為共同特徵。
“十四五”開局之年,多個省份經濟總量邁上新&階。截至目前,GDP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市共有12個,包括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其中,廣東GDP首次突破12萬億元,連續33年位居全國首位。此外,江蘇、山東、浙江分別突破11萬億元、8萬億元、7萬億元,湖北、四川、河南均突破5萬億元。
從經濟增速上看,北京、浙江、江蘇、山東、重慶、安徽、湖北、江西、海南、四川、山西等11個省市2021年GDP增速超過了全國增速(8.1%)。其中,湖北GDP增長12.9%,快於全國4.8個百分點,實現強勢復蘇。
“總體看,各地經濟運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而且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2021年,各地普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在經濟總量實現增長的同時,各地繼續發展壯大新動能。”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也成為地方政府解讀經濟數據的關鍵詞。比如,福建進出口表現亮眼,全年海關貨物進出口總額18449.58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增幅比全國高9.5個百分點。安徽新興動能增勢強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28.8%,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高13.4個百分點。北京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動力,全年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62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0.4%。
地方經濟年報密集披露之際,不少地方也在謀劃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重點,並拿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力促新年經濟“開門穩”。
近日接連召開的地方兩會釋放重要信號。目前,已有29省市公布了2022年經濟增長目標,基本都高於各自2021年的兩年平均增速,其中,近7成省市2022年GDP增長預期目標在6%及以上。圍繞穩增長,穩定工業經濟增長、激發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紓困減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為重要抓手。其中,投資方面,新老基建兼備,並強調舊城改造、保障住房;消費方面,綠色消費、文旅消費、農村消費成為重要發力點。
穩增長還要長短相濟打好組合拳。錨定實現新年“開門穩”,各地加緊部署一季度具體工作。1月20日,陜西省政府&&《關於做好2022年一季度經濟穩增長工作的意見》,提出不折不扣落實惠企紓困政策、挖潛增效振作工業經濟、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多措並舉促進消費快速恢復等10條具體政策措施。此外,湖北省召開奮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推進會,強調實現“開門紅”“開門穩”“開門好”,並圍繞抓緊抓實工業、抓緊抓實項目、抓緊抓實招商引資、抓緊抓實消費出口等作出詳細安排。
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項政策提前發力下,實現“開門紅”將有助於釋放政策寬鬆信號,提振企業生産經營預期,重塑市場信心。在各地加緊謀劃新一輪穩增長舉措的蓄力下,儲備項目有望加快開工,帶動需求提前釋放,從而起到“早&&、早落地、早見效”的作用。
展望2022年全年,業內認為,穩增長的關鍵在於擴大內需。一方面,擴大有效投資,發揮基礎投資的托底作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另一方面,促進消費恢復,增強消費增長動能。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投資方面,應更大力度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發揮專項債資金帶動社會資金作用。提前布局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相關項目。消費方面,一是加快數字技術向線下消費賦能,進一步拉動線上消費增長;二是推動服務性消費恢復增長;三是加快産品供給結構升級,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
高瑞東分析稱,多地上調了2022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目標,提出“打響有效投資攻堅戰”,説明穩投資成為穩經濟的主要抓手。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推動預算內資金和專項債資金一季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要撬動更多社會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此外,地方兩會上,多地紛紛就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轉型、産業鏈強鏈補鏈做出部署,提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産業升級。
章俊&&,2022年地方政府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産業深度融合,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其中,高端製造業投資的布局不僅可以推動製造業自身的升級,還將推動消費、基建等升級轉型。另外,“碳中和”下的綠色産業建設將成為另一重要抓手。各地將加大建設上游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新能源,加大對下游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等相關行業投資。(記者 班娟娟)